科普知识

阵发性牙痛、面部抽痛不要遗漏三叉神经痛

临床上有些患者受反复发作的牙痛所折磨,抽痛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牙齿拔除后疼痛仍不能控制,对于这些患者来说需要注意有无三叉神经痛的可能。

三叉神经痛是指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抽痛突然发生,触电样、刀割样。每触动面部某一点后发生。三叉神经痛从病因学的角度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症状性三叉神经痛两类。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发病率1.8‰,70-80%病例发生于40岁以上,高峰年龄为50岁组,女性略多于男性,大多为单侧,右侧多于左侧,5%以下为双侧。

病因:

⑴中枢性病因:三叉神经痛的阵发性提示一种感觉性癫痫样的放电,放电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或中枢其它部位。

⑵周围性病因:即病因在半月节到桥脑之间的后根部分,有以下学说:①机械性压迫或牵拉三叉神经根。②动脉硬化引起三叉神经供血不足。③多发性硬化或自发性脱髓鞘疾病。④家族性三叉神经痛。多数临床资料表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

治疗:

镇痛的方法多种多样。可大致分为无创和有创二种。无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中医中药针灸疗法、理疗等,适用于病程短、疼痛较轻的患者。有创治疗方法包括注射疗法、射频热凝疗法和手术疗法。

药物治疗不能根治病因,需要长期服用,临床副作用较大,局部封闭治疗维持时间短,周围支撕脱术会引起面部麻木。

血管压迫与三叉神经痛之间有肯定的关系。所谓压迫指血管在神经根上形成压迹或严重的可引起神经根扭曲变形。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是由于相应的颅神经根部受到血管压迫所致,该区对机械性压迫特别敏感而发生脱髓鞘改变导致神经间"短路"引发疼痛。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会加重这个过程。

我们在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梳理术针基础上又创新了术中采用神经监测仪来定位与疼痛分支(Ⅰ、Ⅱ、Ⅲ)相对应的神经干部位,从而实施针对各支的高度选择性的三叉神经手术,减小术中操作的盲目性,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根治三叉神经痛最新的方法。

李明 教授 主任医师 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