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47岁的黄女士,几年前在外院确诊多囊肝、多囊肾,较大肝囊肿约12*10cm。后慕名来到我院求诊。我院肝病科团队接诊后,考虑若仅采用中医药治疗患者多囊肝,恐疗效欠佳,遂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因人制宜,制定了针药结合方案。先行中西医结合保肝治疗,中药以疏肝健脾、清肝利湿为治则,配合外敷中药"囊肿I号方",待肝肾功能恢复后行肝囊肿穿刺抽液硬化治疗术,向囊肿内置入引流管,外接引流袋,引流出囊液约3000ml,使囊肿体积缩小后抽尽余液,后留置硬化剂聚桂醇30ml。术后囊肿体积明显缩小,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腹水吸收,肝囊肿也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十分高兴,重拾了对治疗和生活的信心,目前仍在我院肝病科随访治疗,并一直服用中药培元固本、扶正祛邪,病情稳定。
01
肝囊肿知多少
一 什么是肝囊肿?
肝囊肿一般是指肝水泡,结构上是肝脏内不含实体组织的空泡,是一种肝脏良性的疾病。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前者以肝棘球蚴病为多见,后者包括先天性、创伤性、炎症性及肿瘤性等,其中以先天性肝囊肿最为常见,我们通常说的肝囊肿就是指先天性肝囊肿。临床上可分为单纯性肝囊肿和多囊肝病,前者包括单发、多发性肝囊肿,后者为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病变,常合并多囊肾。
二 肝囊肿的症状与危害
1.巨大肝囊肿——当肝囊肿直径超过10cm时,临床上称之为巨大肝囊肿,此时肝囊肿由于体积巨大,对肝脏造成压迫,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需及时治疗。
2.肝囊肿继发感染——肝囊肿继发感染时,囊液变浑浊,有时可见实性回声,患者可有肝区疼痛、发热、血白细胞升高等炎症表现,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3.肝囊肿继发出血——少数肝囊肿的囊壁血管可自发破裂,导致囊内出血,超声显示为囊肿内可见细密光点沉积,有时可见分层。继发出血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及时手术治疗。
4.肝囊肿扭转——肝囊肿在长大时还出现扭转,这种情况出现几率并不高,不过应该引起警惕,患者会有剧烈的反应,同时会出现腹部疼痛,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三 肝囊肿什么时候需要治疗
1.肝囊肿直径>5cm,肾囊肿直径>4cm的单发或多发的单纯性囊肿;
2.肝囊肿引起明显临床症状者:如上腹不适、腹痛、血尿、腰背酸痛等;
3.压迫周围脏器引起继发性合并症者:如胆道梗阻、胃肠梗阻、肾盂积水等,或影响肝肾功能时需要临床干预治疗;
4.囊肿合并感染者;
5.多囊肝、多囊肾:为缓解因占位效应引起压迫症状或影响脏器功能者,对较大囊肿(直径>5cm)可行抽吸减压治疗。硬化剂是否使用及用量应参考患者具体肝肾功能情况而定。
02
肝病科防治
肝囊肿特色
基于肝囊肿的发病特点,我院肝病科在肝囊肿治疗上采用衷中参西、内外结合的方法。以肝囊肿穿刺抽液硬化治疗术等方法与中医药辨证结合治疗,在中医药外治肝囊肿腹胀、腹痛的综合治疗与疗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多囊肝、多囊肾全程规范治疗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讨,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以控制症状,减少囊肿复发为目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衷中参西消囊肿——根据肝囊肿的发展特点,采用针对性中医治疗策略,将多学科综合治疗融入肝囊肿全程治疗中,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治疗肝囊肿的特色和优势。
肝囊肿穿刺抽液硬化治疗是一种创伤小、简便易行的操作,仅需一根细针即可完成操作。治疗后,患者症状可在短期内消失或减轻,痛苦小、易于接受,但有一定的复发率。它是利用硬化剂(如无水乙醇、聚桂醇)使肝囊肿内壁上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发生蛋白变性,失去分泌功能,同时刺激囊壁无菌性炎症增生,形成囊壁粘连,继而纤维化的原理,促使囊肿内壁闭合,囊肿消失,术后以疏肝健脾、清肝利湿为治则,中医治疗着重扶正补虚、防复发,并创制囊肿防复方。
内外结合效有灵——内服中药在缓解症状,改善肝脏组织环境,免疫调控方面效果明显。肝病科自制外敷中药“囊肿I号方”,结合经络学说,将药物贴敷章门、期门穴位,采用定向透药治疗法,促进药物吸收。针对多囊肝,多囊肾导致的导致的腹水,自制“水臌贴”,贴于神阙穴,并结合使用特定红外线治疗仪治疗,在缓解腹胀、腹水量方面有较好作用。针对肝囊肿疼痛,自制“舒肝贴”,贴于腹部疼痛部位,疏通气血,剔邪搜络止痛。内服外敷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03
肝病科普通门诊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六全天、周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