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预示着秋天的开始。虽然目前上海气温依旧居高不下,但随着立秋的到来,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阴气逐渐生长,清凉的日子也有了盼头。立秋作为秋天的序曲,也提醒着我们该是调整生活方式,迎接季节更迭的时候了。那么在这个时节,我们应该如何养生,以适应季节的变化,保持身体健康呢?
一、衣
立秋之后,气温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开始出现波动。这个时候,如何穿衣就成了一门学问。立秋虽有个“秋”字,但还在三伏天期间,总体而言,气温还是偏高的,不要因为是立秋,就觉得凉风习习的秋天来了,就要增添衣物。比较建议市民朋友的是随身带上一件轻薄的外套或披肩,如遇上气温降低又觉得冷了,可以穿上挡挡风、保保暖。此外,建议立秋后不要赤脚,选择透气好的鞋袜,避免“寒从脚起”。
二、食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秋季主肺,而燥为秋季之主气,燥气上升,易伤津液,故肺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因此,饮食应以滋阴润燥为主。市民可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梨、苹果、葡萄、菠菜、南瓜等以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秋天也是进补的好时机,记得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肉、鱼肉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此外,秋季进食要以“少辛”为原则,以免辛热香燥之患。辛辣食物虽能刺激味蕾但易伤肺,秋季应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秋燥。除了少吃不吃辛辣外,市民可以通过多喝水和选择滋阴润燥的食材如银耳、百合、梨等,起到缓解预防秋燥的目的。
三、住
居住环境对于养生起着重要作用。俗话说,“通风换气,百病不生”。虽至立秋,白天天气依旧炎热,但早晚的气温还算凑活,市民记得在早晚多多打开门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菌滋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此外,秋天干燥,加之目前空调常开,室内湿度的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市民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置水盆,增加室内湿度,保持呼吸道湿润。《黄帝内经》中提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立秋以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早卧养阴,早起助阳,市民要顺应自然规律,起居作息做出相应调整,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四、行
适量的户外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立秋时节,建议市民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等。这些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引起过度疲劳。需要注意的是,鉴于最近气温居高不下,建议大家选择气温适宜的时间段进行户外运动,如上午6-8点,下午5-7点。运动前记得做好热身,运动时应及时补充水分。
专家介绍
季思勤
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成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后备卓越中医人才,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呼吸病运动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诊疗技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哮喘学组组员。擅长肺部结节、肺癌的诊断与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以及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药调理。
门诊时间:每周三下午
门诊地点:岳阳医院呼吸内科(甘河路110号5号楼4楼445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