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nglish| 返回首页 | 员工入口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网站 >>工会之窗 >>工会动态 >> 正文

工会之窗

工会动态

我的收音机故事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3-04-15
字号: + - 14

今年初由医院工会组织的"岳阳医院第六届文化艺术节"上,我参与了展示类活动,内容为"收音机历史文化展"。我拿出了收藏的70余台收音机进行展示。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收音机是绝大多数人家除了电灯、手电筒以外最大的电器了。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如果新婚夫妇拥有"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这三样会转动的,一响就是收音机)不啻于现在拥有别墅、汽车等,是家庭富裕的标志。因为绝大多数人家的工资只有三五十元,而一台收音机动则六七十元,甚至数百元。

记得在小学高年级时我将祖父、父母亲给的三五分钱的早餐费及零花钱积攒起来,购买矿石、线圈、可变电容、高阻耳机等。当装配的第一台矿石收音机能从耳机从传出声音时,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

我们家买的第一台收音机,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祖父在关了数月的"牛棚",后来平反补发工资为我买的。记得那是一台星火牌5管晶体管收音机,对我来说真是如获至宝。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收听新闻节目、娱乐节目。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伴随我度过物质和精神贫乏的中小学岁月。

听收音机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聆听性,也可以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譬如电视电影红楼梦中的怡红院、潇湘院等场景,很可能实际上并非如此构造,听收音机就可以凭着自己阅历和想象力进行构想。而且收音机不必像电视、电脑那般正襟危坐才能收看,在任何场合都可以收听,所以家里不论卧室、客厅、书房,甚至厨房间、卫生间都放着收音机。有时觉得一台收音机、一本书、一杯茶、一包瓜子、一张躺椅是我最大的享受。

2006年6月23日在我的倡议下成立了上海广播爱好者联谊会,并被推举为会长。联谊会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星期日举行联谊活动,至今已经举办28届,是全国各地广播收音机联谊会最活跃的一个团体,2007年举办的"纪念费森顿发明无线电广播100周年"、2008年"纪念中国无线电广播开播85周年"等专题活动被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东方卫视及报刊杂志多次报道

2007年12月"世界华人无线电与收音机爱好者协会"在香港成立,我当选为副主席。我收藏的国内外各类收音机达两千台,主要精品为德国生产的收音机。藏品曾在十余次各类收音机展示活动中展示,2010年被"GrandPrix-格兰披治上海国际音响大展颁奖大会"上第一批颁予"著名老收音机收藏家"。

近8年来我在相关杂志上撰写收音机文化方面的文章十余篇,在博客中撰写收音机文化方面的文章160篇,并最早提出收音机收藏的分类。所收藏的美国斯特林收音机可谓镇馆之宝,这台收音机曾在电影《南征北战》中敌军张军长坐的吉普车上出现,为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生产的电子管收音机,至今还能收音,这台收音机曾与我两次在央视新闻联播中出现。

此次医院文化艺术展上由于场地所限,我拿出了珍藏的收音机70余台参展,其有矿石收音机、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和集成电路收音机、收录机、军机、手摇发电、太阳能发电收音机等。有德国生产的根德、诺曼底、德律风根、ITT等半导体收音机,有建国后上海生产的"美多"、"上海"、"春雷"、"长空"、"蝴蝶"、"飞乐"、"红灯"等名牌收音机,还有产量极少、专供高级干部使用的收音机。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果上海成立收音机博物馆,我愿将自己收藏的收音机捐出来。一台收音机一段历史,一台收音机一个故事。我已养成随时随地收听收音机的习惯,每天的生活都从收听广播开始。

戚广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