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nglish| 返回首页 | 员工入口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岳阳科普 >>科普知识 >> 正文

岳阳科普

科普知识

腘窝囊肿就是单纯的囊肿吗,需不需要手术?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12-11
字号: + - 14

  门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因膝关节后方肿块来就诊的患者,肿块一般表面光滑有弹性,多伴有患处疼痛和屈膝受限,反复发作,以中老年人多见。通过查体,医生一般就能初步判断这类肿块有可能是腘窝囊肿,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类患者往往还伴有其他膝关节损伤或退变性疾病(如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等),有些可能有明确外伤史,那么腘窝囊肿和这些疾病究竟有什么联系,一定要手术切除吗?今天我们就扒开腘窝囊肿的表象,聊聊它的由来和治疗。

微信图片_20221212152307.jpg

  什么是腘窝囊肿?它是怎么形成的?

  广义的腘窝囊肿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腘窝内滑囊肿大、膨出的统称,而临床上常讲的腘窝囊肿一般是指贝克囊肿(Baker's cyst),主要是因为关节内压力异常增高,关节液被“挤入”滑囊而形成,和吹气球类似。

微信图片_20221212152311.jpg

  腘窝囊肿主要发生在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间囊(滑囊),它通过一个4-24mm的水平裂隙与膝关节囊互通,在儿童时期该裂隙几乎是不通的,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关节液的互通逐渐增加。研究还发现,有些裂隙中还存在类瓣膜结构,导致关节液只能单向流入滑囊(单向阀机制),这也是腘窝囊肿虽非密闭腔隙却会逐渐增大并很难自然消失的原因。

微信图片_20221212152315.jpg

  如何诊断腘窝囊肿?

  腘窝囊肿的诊断并不困难,一般根据症状、体征,配合腘窝超声就可以诊断,但还是建议患者行磁共振检查以排除其他更严重的情况,如肿瘤、动脉瘤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且,磁共振更好的观察囊肿和膝关节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指导后续治疗十分重要。

微信图片_20221212152318.jpg

  如何治疗断腘窝囊肿?

  既然腘窝囊肿主要是膝关节积液增多,以及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间滑囊的生理性薄弱造成的,那么治疗同样也要从积液来源和滑囊肿大两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要知道,机体通过制造炎症来自我保护,以阻止关节内部潜在的进一步损伤,而积液则是炎性渗出的产物,只有这类渗出无处可去的时候才会发展成腘窝囊肿,因此处理造成炎症的原因才是治疗腘窝囊肿的“治根”之道。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不建议单纯行“腘窝囊肿抽液术”的原因,因为复发率很高。

微信图片_20221212152320.jpg

  引起膝关节积液的原因很多,比如运动或撞击引起的膝关节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等),以及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原发病,这些都可能导致腘窝囊肿,也是为什么我们建议患者行磁共振检查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腘窝囊肿没有引起任何症状,通常不需要治疗,平时注意减轻膝关节的压力,避免长时间的走路,减轻体重等就可以,甚至在治疗其他膝关节损伤类的疾病后,囊肿会自行消散。口服或外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帕瑞昔布、依托考昔等)可以减轻肿胀和缓解疼痛,有利于减轻膝关节积液,但一般认为对腘窝囊肿没有直接疗效。对于腘窝囊肿达半年以上,症状进行性加重,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的患者,应建议手术治疗。

  传统手术治疗

  腘窝囊肿的手术分为常规的开放手术和关节镜微创手术两大类。

  常规开放手术就是切开皮肤,分离囊肿周围组织,将囊肿自蒂部完全切除,因为很多囊肿的蒂部较深并与关节腔相通,很难将根部切除干净,留下的单向活瓣口很容易再次激活,因此术后复发率较高。切口大小一般视囊肿的位置和大小而定,一般是5-10公分大小,有损伤血管、神经的风险,总结起来就是“小手术大伤口”。

微信图片_20221212152323.jpg

  岳阳医院关节外科新技术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腘窝囊肿和关节内疾病认识的深入,关节镜在治疗腘窝囊肿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关节外科李勃团队应用双通道关节镜技术治疗腘窝囊肿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该技术从关节内部着手,先打开单向活瓣口的起始部,也就是囊肿的根部,然后用刨刀将整个囊壁全部切除,将囊肿整个连根挖掉,因为切除的彻底,所以术后复发率会明显降低。关节镜手术创口很小,只有三至四个3毫米左右的小口,对周围组织损伤少,术后康复快。可谓是“小伤疤连根挖”!

微信图片_20221212152327.jpg

  门诊信息

  李勃 主任医师

  特需门诊:周三上午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