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nglish| 返回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两会声音】岳阳医院全国人大代表吴焕淦:关于尽快启动新时代中医药基础研究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建议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03-11
字号: + - 14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上海市委会原常委、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提出关于尽快启动新时代中医药基础研究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建议。

微信图片_20230315171917.jpg

  背景情况

  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以下简称大科学计划)是人类开拓知识前沿、探索未知世界和解决重大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018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将大科学计划作为党和国家在科技领域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中医药是我国独有的生命医学知识体系。当前中医药基础领域的一些问题已经受到世界学术界关注,对于破解影响人类健康的关键机制可能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中医药基础研究领域的科技项目,从规划、力度、纵深上尚不足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解答并完成转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研究设立国家中医药科技研发专项、关键技术装备重大专项和国际大科学计划”。在新时代下,我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国,应有能力、有决心从中医药出发引领全球解决一些健康领域的关键问题。因此建议尽快将中医药基础研究纳入国际大科学计划体系,加快启动新时代中医药基础研究国家大科学项目论证。

  问题及分析

  1. 中医药基础研究的仍有巨大潜力和价值有待挖掘

  千百年来,中医药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体系。近年来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国际医学健康领域的前瞻议题与传统中医理论具有很多契合之处。如中医从《内经》时代起便强调昼夜节律,而今其核心机制的发现成为诺奖级成果,老年“衰弱”的新理解与中医传统的“大肉陷下”如出一辙等。这些新理论新共识不断在国际范围内被“重新发现”,与中医药自身在基础研究上挖掘和转化能力不足有关。同时这也提示中医药中仍藏有很多富矿有待通过研究发掘。

  2. 科研资助体系难以支持中医药基础问题的深入研究

  目前中医药研究项目分布有重临床而轻基础的趋势。中医药基础研究领域总体而言经费较少、周期较短。上世纪至本世纪初,我国陆续实施了“863”和“973”等重大科研计划,采用集中攻关的模式支持中医药领域解决了一些较为关键的基础问题。然而当前中医药基础科研“小而散”的模式,使得相关科研工作难以达到深入而系统的效果;不同团队之间出现重复研究的现象,研究成果缺乏针对性和关联性,不利于对相关重大问题进行深层次探索。

  3. 中医药基础研究的大科学国际合作计划尚未形成

  中医药研究的国际合作多集中在临床多中心研究,已经孵化出一些成果。尽管国际国内对于中医药基础问题愈发关注,依然缺乏一些重大的国际合作计划对相关问题进行攻关。在基础医学领域,中国目前参加了国际合作项目如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脑计划等,但尚未牵头实施较大的基础医学合作计划。在中医药领域,我国具有领跑国际的优势地位,具有开启相关计划的基础条件,因此从中医药的国际发展和话语权来说,都需要积极实施以我为主的大科学计划,以引领中医药的学术发展。

  建议

  1. 组织遴选中医药基础领域具有重大潜力的大科学问题

  建议尽快遴选一批对于人类健康有重大影响,同时中医药具有深厚理论实践优势的大科学问题,例如穴位对机体调控的效应规律、藏象证候理论的生物学基础等等。遴选的这些问题应当具有前瞻性、实施难度较大、转化价值较高、需要通过多学科交叉共同攻关。遴选完成后,及时向社会、学术界公开,引领相关研究项目的资助方向。

  2. 尽快启动中医药基础研究国际大科学计划的论证

  在遴选的大科学问题的基础上,采用“揭榜挂帅”的方式先期资助一批团队对相关问题进行长期、深入的基础研究,要求实行国际以及跨学科合作。在此过程中吸引国际领军的科学家、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加入,优化中医药基础研究的全球布局。基于研究成果,尽快考虑启动中医药基础研究的国际大科学计划论证,成熟一个启动一个。

  3. 将中医药基础研究交流纳入多层次的国际合作规划

  建议将中医药基础相关的学术交流与支持引入当前我国重点参与、主导的多层次国际合作规划中。通过对外交流向国际学术界普及中医药基础研究领域的成就和发展方向,创造更多的学术共识基础,以期为新时代下中医药基础研究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开展铺下道路。

转载自:上海中医药大学官方微信

来源:民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