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nglish| 返回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工作 >>科研动态 >> 正文

科研工作

科研动态

岳阳医院荣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七项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12-13
字号: + - 14

  2023年12月9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2022、2023年度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奖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我院共斩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获奖项目简介

  二等奖(2022年度)

  符德玉教授领衔项目

  《基于“阳亢兼痰瘀”创新机制构建肥胖高血压心肾损害防治及应用》

640 (1).jpg

  本项目针对肥胖高血压心、肾损害防治的技术瓶颈,历经近十年探索,从理论认知、方药制定、机制等方面完善了中医药防治的技术体系,创新性提出“阳亢兼痰瘀”是肥胖高血压心、肾损害的重要病机,构建活血潜阳祛痰方进行干预,为中医药防治肥胖高血压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率先提出活血潜阳祛痰方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线粒体能量代谢、炎症等多靶点改善肥胖高血压心、肾损伤,实现中医证治与生物学变化的沟通,为阐释民族医药的科学内涵提供了借鉴。

  付晓玲教授领衔项目

  《化痰散结法防治肠癌前病变的复发癌变的关键技术建立及应用》

640 (2).jpg

  本项目主要构建化痰散结法防治肠癌前病变的复发癌变的防病体系,并在细胞模型、小鼠模型上取得关键技术和成果,在临床运用效果显著,同时构建了中医药防治肠腺瘤(CRA)“防”病体系,该防病体系在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及上海市宝山区庙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推广,惠及近千例肠腺瘤高危人群。课题组不断优化CRA体内造模的实验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市软件著作权各1项,且与制药企业达成转化合作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上述体内外模型构建技术均已在课题中成熟运用并将相关成果发表多篇SCI论文,单篇IF=24.3,取得显著学术影响力。

  三等奖(2022年度)

  韩燕教授领衔项目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策略及推广》

640 (3).jpg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我国死亡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祖国医学在脑血管疾病中具有独特的疗效,韩燕课题组围绕缺血性脑血管病开展了一系列中西医结合基础及临床研究:1. 在药物基因组学指导下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策略研究;2.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小血管病新策略研究。项目推动了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策略优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共完成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5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在美国AHA/ ASA举办的国际卒中大会、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全国神经病学年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交流,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

  朱生樑教授领衔项目

  《疏肝和胃法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制》

640 (4).jpg

  本项目组率先提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肝失疏泄,胃失和降”的中医病机理论和“疏肝和胃”的治则,并在近20年来临床实践中反复验证其疗效。在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项目及上海市卫计委项目资助下,为“疏肝和胃”法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提供了客观依据,并构建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的客观评价方法和指标,形成了临床易于推广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资助下,分别从NMDA通路、GABAA/GABAB活化平衡失调及PAR2角度研究“疏肝和胃”特色疗法在改善食管高敏感、抑制反流、抗炎与改善食管动力方面的作用机制,完善了“疏肝和胃法”临床效应机制的研究。在前期临床与基础研究前提下,项目组获得上海市科委课题资助,对“疏肝和胃”方进行临床前研究,解决市场无胃食管反流病中成药的困境。

  王振宜教授领衔项目

  《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肛肠疾病的微创诊疗方案》

640 (5).jpg

  混合痔、肛瘘、肛裂是肛肠科发病、就诊率前三的良性疾病,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传统术式对患者肛门功能影响较大,术后创面愈合难。项目团队十多年来顺应外科学微创的发展趋势,以减少创痛、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为准则,提倡将“分期分型、中西合璧、功能至上”的微创治疗理念贯穿于“非手术治疗、手术、术后干预”整个治疗过程,建立了完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良性疾病的微创诊疗方案。本项目获得国家级、局级等多项课题的资助,形成的科研成果在院内外实施多年,获得国家专利 7 项,发表学术论文 11 篇,他引105次,其中2篇分别被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2017版肛裂治疗指南、英国结直肠外科协会官方杂志《Colorectal Disease》及多家国际肛肠专业杂志引用推荐,培养研究生20余名,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等奖(2023年度)

  张婷婷教授领衔项目

  《清瘀温通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与机理》

640 (6).jpg

  该项目组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总结上海市名中医张婷婷教授长期临床诊疗经验,以“瘀久成积,积久化热”的中医理论为指导,病证结合,审因论治,在清热化瘀法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寒热错杂的证候,创新性提出“瘀血久滞兼有寒象”的理论,以“寒温并用,清瘀温通”为治疗思想,进而确立了“清瘀温通”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治则和组方配伍原则。系统开展清热化瘀法和清瘀温通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 )的临床试验,以建立一个既能符合中医自身规律,体现中医治疗 EMs 的特色及优势,又能适应西医学临床治疗方案和发展趋势的科学客观的疗效评价体系。本项目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临床与理论研究相结合,通过筛选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细胞的差异性蛋白,检测细胞因子水平,以明确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瘀证候的生物学本质,从而实现中医药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方法的创新。从中药复方到单体,个性化精准治疗内异症。

  王振宜教授领衔项目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良性疾病的关键技术及创新》

640 (7).jpg

  手术是肛肠良性疾病主要治疗手段,传统术式对肛门功能影响较大,术后创面愈合难。目前肛肠手术已从追求单一的治愈变成治愈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肛门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这就要求肛肠科医师能够在众多治疗方法中做出最佳选择。本项目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人群的肛管解剖特点,开发了包括激光肛瘘闭合术,光敏水凝胶的肛瘘封堵及创面闭合治疗,干细胞治疗复杂性肛瘘等一系列新技术。项目团队进一步通过一系列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了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优化并确立了此方案的临床适应症、操作技术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并通过基础研究为中医药治疗肛肠良性疾病提供了科学证据和理论依据, 在国内外学术影响、规范化、标准化与行业指南等方面获得标志性成就,体现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创传承新与成果转化,实现了理论、技术和方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