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nglish| 返回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岳阳特色 >> 正文

针灸科全方位的三伏针灸

针灸科

  每年入伏后,是中医“冬病夏治”的好时机。人们广为熟知的是穴位敷贴法,其实“伏针、伏灸”疗法具有辨证论治的特点,个体化治疗的优势,更受医生和患者青睐,正所谓“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

“伏针”疗法自古有之

  早在《内经》中就有夏日用针之说。汪机于《针灸问对》中引朱丹溪之言称:“夏月阳气尽浮于表,今医灼艾,多在夏月,宁不犯火逆之戒乎?”据此,可见伏针、伏灸在金元时代,即已广泛盛行,已深入人心。《中医针法集锦》中认为“伏针”由清末民初的上海知名针灸学家李培卿正式提出。后代医家不断完善发展伏针疗法,逐渐成为江浙沪一带盛行的特色诊疗方法。

岳阳医院针灸科开展“伏针”疗法已有近50余年历史

  岳阳医院针灸科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曾经在“第五门诊”(岳阳医院前身)工作的针灸泰斗陆瘦燕先生亦推崇伏针疗法,认为“伏针”理论乃基于《内经》中“天温日明,人血淖泽而卫气深,气易行,血易浮”的原则和“春夏养阳”的养生之道的认识而来。伏天气候炎热,腠理开疏,若于此时进行针治,必能引导伏留筋骨深处的外邪外泄,同时伏天阳气旺盛,于此时针灸,可以添助不足之阳气,加强卫外的作用,有助疗效的巩固。

  岳阳医院针灸科老主任,也是奚氏针灸流派的奠基者奚永江教授首提“顺势伏针法”在三伏天,奚老治疗疾病强调整体治疗,采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奚老认为:伏针法选择盛夏伏天,阳气极盛之时,腠理易开,选用督脉及背部俞穴,补泻同用,补者以阳助阳,鼓舞正气,祛邪力雄;泻者,开腠理,祛阴邪,顺势驱邪外出。

  二位针灸前辈的“伏针”疗法经验在我院我科一脉相承,几代针灸人薪火相传,成为我科的特色治疗方法。每年三伏天我院针灸门诊量激增,每个诊室门口都排满了等待接受“伏针”治疗的患者。进入新时代,岳阳医院针灸科也不断在传承和总结老一辈经验的同时,也加入了穴位注射、热敷疗法等新元素,以及伏针、伏灸、三伏贴全方位有机结合联合应用,使得针灸科“伏针”能更好地为众多病患解除痛苦的同时,也不断对“伏针”体系进行传承、丰富和提高,受到了广大新老病人的赞许。

“三伏针灸”治疗方式

  “三伏针灸”疗法选择盛夏三伏天,综合考虑自然气候对人的气血阴阳影响,根据病情,辨证选穴,借自然气候热盛之势,扶正壮阳,驱逐阴寒固疾的一种时间针法。

  在岳阳医院针灸科三伏针灸疗法常用的方法包含:毫针、温针、艾灸、埋线、敷贴、药罐等等。另可根据疾病特点,选用不同的针刺手法。

“三伏针灸”适宜病种

  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风寒湿邪所致的颈、肩、腰腿痛等骨关节疾病;阳气不足所致的腹泻、胃痛、痛经、月经不调失眠、怕风怕寒、四肢冰冷,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