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特色推拿 >>教师风采 >> 正文

风采文章

师科研路 精勤不倦匠者心——房敏教授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8-04-28

  ● 缘结推拿,始乎兴趣

  因为喜欢动手操作,房敏在新疆中医学院(1998年6月该院与新疆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疆医科大学)求学期间对针灸推拿疗法非常感兴趣,只是当时的他未曾想到十年后的自己会立志以推拿为终身事业。1986年,房敏从新疆中医学院毕业,进入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彼时科里只有3名医生,房敏忙于工作基本没怎么回过家,后来科室人员规模扩大,又开设了病房,房敏笑说:“在喀什工作的七年里,我把一个医生半辈子该值的班都值了,也是在那时遇到棘手病例、疑难杂症的机会最多,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为了心中的那份兴趣和追求,还是内科医生的房敏产生了以非药物手段联合药物治疗的想法。 1989年春天,理顺了手头的工作后,房敏参加了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进修学习,与推拿开始了一场长达十个月的邂逅。见证了推拿在临床上的神奇疗效,房敏对这一门不需借助药物、仅凭双手就能看好病的技术产生越发浓厚的兴趣。他醉心于推拿手法习练,还用捏黄豆、揉铁砂这样的方法来提升指力。这日复一日的研习让房敏萌发了将推拿作为考研和日后发展方向的念头。辗转得知沪上推拿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且众多推拿专家亦是师出上海,房敏便对考取我校硕士研究生心生向往。在回到新疆喀什的四个月里,房敏搜罗了足足两箱子的参考资料,白天忙医院工作,晚上熬夜看书,往往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便重振精神赶去上班。1993年春,房敏用了整整七天时间从大西北横穿祖国山水到上海参加研究生复试,最终成为严隽陶教授的弟子,也由此真正叩开了推拿领域的大门。

  ● 潜心向学,精益求精

  研究生期间,房敏首次接触到科研。为做好手头的科研项目,他除了上好专业课外,还经常为自己加课,图书馆就是他的第二课堂。房敏回忆道:“记得当时严老师的行政事务很繁忙,也没有手机、网络可以及时联系,我遇到棘手问题需要导师解决时,就会候在他回家的必经之路上,运气好时等上一段时间就能碰到他,并争取在路上把问题解决掉。”随着研究的深入,房敏逐渐认识到借用其他学科的成果使推拿的临床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的重要性。他的硕士毕业课题就是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单位合作开展的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我总是会利用双休日和晚上时间,从徐汇零陵路校区骑一个多小时自行

  车赶到复旦大学的实验室,趁着人家休息、实验设备空闲,抓紧完成手头的工作。后来自己开车,一天都没有用过导航仪,上海的路都是在那时候跑熟的。”

  硕士毕业后,房敏留在了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不久便被派往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进修1年。跟诊时,房敏目睹了戴尅戎院士运用生物力学、CT断层扫描和三维重建的方法为患者个性化制定人工髋关节等做法。受到启发,房敏开始用传感器等现代技术探索推拿手法作用力的内在关系。同时,他对脊柱病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越是研究,我越是觉得颈椎、腰椎的结构精妙无比。”1997年,怀着对推拿手法研究的浓厚兴趣,房敏继续师从严隽陶教授攻读推拿学博士,成为中国首位推拿学博士。

  房敏带领团队对推拿治疗脊柱病的作用机制逐步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由他主持的30余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部支撑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等科研项目。

  基于研究,房敏率领团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率先提出“筋骨失衡,以筋为先”的学术观点,形成了“先治筋,后调骨”的治疗理念。他还结合生物力学和中西医理论,完善了脊柱微调手法技术,解决了脊柱病保守治疗中手法安全、有效调整脊柱关节功能障碍的难题,奠定了手法治疗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为推动中医推拿学科的标准化、国际化进程,房敏带领团队建立了集手法运动学和动力学为一体的国内唯一的推拿生物力学数据库,牵头制定了国内首部推拿手法国家规范化行业标准。

  ● 传道解惑,授人以渔

  房敏领衔的团队目前有三十多人,是一支年轻、有实力、充满热情的队伍。访谈中,房敏对于自己的学生惯以“孩子们”称呼。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以外,他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理性规划、独立思考的能力。房敏认为兴趣是科研的持久动力。“孩子们对这门专业感兴趣才会主动学习,不断深入。我时常和他们碰头沟通,想办法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出他们的热情和活力。”“有一次孩子们都在,我就问他们,在刚过去不久的2016年里,有谁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难忘的事?”借着这个问题,房敏鼓励学生每年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完成一件值得为之自豪、若干年都不会忘记的事。达成这样的目标往往需要深厚的积累,房敏正是以此激励学生、激励自己不断提升。

  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房敏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经过多年的研究,房敏把推拿疗法归结为是以力的发动、力的传递、力的效应三步骤为特征的疗法,通过发动、传递和生物学效应三个步骤来产生疗效。以此为线索,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任意步骤选取切入点深入研究。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并与神经生物学、生物力学等不同领域学者合作,有力地推进了各项研究的进展,为学生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看到学生们的快速成长,房敏觉得十分欣慰,但他还是希望学生们可以偶尔“慢”下来。“现在的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包括信息的掌握量、视野、反应能力和对一些问题的判断都超出了以前同龄时代的我。但是因为他们接收的信息太多了,就容易浮躁。我希望他们每天给自己留一点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在房敏眼里,非宁静无以致远,某些情况下沉淀比激流勇进更难能可贵。

  ● 励精图治,睿智筹谋

  自2007—2018年间担任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五任院长起,房敏工作的重心已不单单是科研和临床医疗了,他还投入大量精力在医院发展和学科建设上,几乎每天早晨七点就到医院,常常忙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

  房敏坦言,对科研的浓厚兴趣以及科学的辩证思维方式是自己作为专家和管理者最大的优势。“我必须在医院几代人努力的基础上,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明确医院在区域、上海乃至全国的优势所在,找到我们的坐标系。看明白,想清楚,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去做。”“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把平凡的事情做到伟大”是房敏的座右铭,凭借不懈的努力和严谨的态度,房敏在医院管理上不断进取,带领全院员工使医院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房敏任职院长期间,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获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首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示范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卫生部数字化医院示范点单位,连续十届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成为全国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主要临床研究基地。2012年在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医院等级复评审中,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荣获第一名,2016年医院荣获全国健康促进十佳医院、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房敏本人也获得“医苑新星20年20人特殊贡献奖”“全国健康促进卓越院长”“中国医院管理创新新锐”等荣誉。

  目前,房敏还担任我校针推学院院长、推拿研究所所长职务,每周往返奔波于学校和医院之间,相关工作在其协调安排下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我校“学术荣誉体系”已实施一年多,房敏发自肺腑地感叹道:“‘学术荣誉体系’真正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融合在一起,使个人成长、团队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统一,

  不仅是对人才的肯定,也为他们树立了奋斗的目标。”他希望,学校能有序、有计划地将“学术荣誉体系”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