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特色推拿 >>人才培养 >>学生成长 >> 正文

学生成长

肖彬 从推拿学生到推拿教师的指引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8-03-30

  初识推拿是在大学三年级,然而让我真正体会推拿之妙、感受推拿之效、走上推拿之路的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征宇教授。

  第一次认识李征宇教授是在大五的推拿治疗学双语课程之——小儿推拿板块。在开场白中,李老师用英语自我介绍,介绍他对推拿的认识,着实让我眼前一亮,李老师的英语功底深厚,作为一名中医推拿教师,其英语水平让在场的每位学生感到由衷地敬佩。同学们甚至开玩笑说“李老师就是推拿界英语说得最好的,会说英语的人群里推拿最好的”。课堂一开始就让我们肃然起敬。紧接着,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小儿推拿手法和常用穴位,在我们身上的示范,让全场学生都感叹李老师推拿功力之深厚。在我身上,李老师示范的是“推三关”,不到几秒钟,我就感觉到我的前臂内侧面的三关穴已经透热了。我也直呼推拿的神奇。

  短短的40分钟课,让我立志选择推拿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方向,同时也希望跟随李老师门诊学习。让我没想到的是,李老师也同意我跟随他的门诊。当时李老师周一和周五在岳阳医院青海路特需门诊出诊,我跟诊近6年,也坚定了我从事推拿临床、科研和教学的道路。

  “没有临床,不但推拿功夫会减退,也不能讲出有生命力的课。作为推拿医生,我离不开临床;作为推拿课教师,我更需要临床。”除在校上课之外,李老师坚持每周两次门诊,哪怕身体不适也从未间断,对待病患更是如同家人一般关心。一位六十多岁的上海阿姨因为享受不到上海退休人员医保,多年心情抑郁,自述全身是病。他除了做常规的内外科推拿手法外,时常语言开导以疏导患者压抑的心情。老阿姨常说,“李教授您可千万不能生病,我们每周都希望赶紧到您出诊的日子,好赶过来看您。”有一次临时接到接待任务,他为了避免老患者们白跑一趟即可给患者发了信息,又嘱咐医院的挂号处。他从不吝啬将自己的手机号、微信号告诉患者,也总能及时解答患者们的疑问。“我们中医看的是病,也是人。”这是他常讲给我们学生们的话,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医者誓言。现在我能够每周坚持推拿门诊,也是发自内心热爱临床,希望能为中医推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6年来,李老师始终奋斗在教学的第一线,在中医双语(英语)教学、外国留学生理论课英语授课、临床英语带教、外国短期留学生英语授课等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教学工作中,他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着眼点,以中西文化融合的视角,促进学生对推拿治疗技术和文化的理解与应用,形成与现代医学发展相适应的国际化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国际化职业胜任能力,促进推拿学科课程的国际化拓展。在教学方式上,他打破原有教育框架,从单一课堂传授模式转向多方位知识建构学习模式,重视英语的运用和交流实践。通过运用英语教学,培养本专业人才与国际同行在知识层面、技能层面、人文层面和英语层面上的对等交流。为留学生授课时,他在讲解专业知识外,还要多讲述一些与中医和中医推拿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他专注于锤炼课堂语言的风趣幽默、跌宕简练,他说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捷径。一位意大利交换生在听过他课后对推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提出跟师出门诊。她说,“虽然我的推拿功力还很欠缺,对几种常用的推拿手法已相当熟悉。李老师为我开启了一扇中医推拿之门,我与中医的情缘将就此延续。”在李老师的潜移默化下,我在七年制的推拿治疗学课堂上,尊重接纳不同文化的差异,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和网上自主学习,发掘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精神和文化差异理解能力。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通过加大学生操作实训课的比例,在实训时加强医患之间的英语交流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对推拿常见病的诊断、分型和治疗操作能力。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在第三届上海中医药大学双语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我也将再接再厉,以李老师为榜样,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推拿双语教师。

  桃李争妍海内外,一双巧手济天下。作为“全员育人——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导师,李老师用奉献和关爱诠释师德,用示范和激励培育中医青年教师。作为一名医生,他对事业满怀热诚,用精湛的诊疗技术和一颗悲天悯人之心弘扬大医精诚的精神。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