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特色推拿 >>体系构建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 正文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建设

三性四结合五维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8-04-23

  * 何为“三性四结合”的推拿学人才培养原则

  “三性”即实用性、科学性、规范性。“四结合”即与临床、科研、流派传承、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相结合。

  * 何为“五位一体”推拿学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确立理论知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的五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实施过程

  1.理论知识培养

  (1)教材建设

  侧重“三性四结合”之科学性、与传承、科研、学科发展规律相结合,将推拿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全国推拿流派特色手法、学术经验与学术思想编入国家统编教材,传承与发展推拿理论,丰富理论课授课内涵。

  (2)精品课程建设

  《推拿学》课程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其后不断更新内容,补充建设了骨伤疾病推拿及双语教学视频课程资料库。

  (3)理论课课程改革

  对理论知识部分的课时适当减少至总课时的1/3,但同时加强课外的理论知识阅读量及网络自主学习时间。

  (4)全英语课程建设

  通过《推拿学》全英语课程系统性地设计本科留学生临床推拿教学课程,开展教材的编译工作。

  (5)微课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增强师生互动,提升理论课教学质量,拓展了推拿人才理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6)形成性评价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2思维能力培养

  (1)课程建设

  更侧重“三性四结合”之科学性、与临床、学科发展规律相结合,以临床病症为核心,进行推拿治疗学课程改革,细化课程设置。

  (2)PBL、CBL、TBL、情景教学法与慕课的应用

  (3)采用SP病人考核的方式对思维能力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3实践能力培养

  (1)实践模块建立

  更侧重“三性四结合”之实用性与规范性、与临床、传承、学科发展规律相结合,围绕临床思维和手法治疗开展临床实践的改革。

  (2)完善临床实践考核体系

  推拿手法的评价既有传统的目测、体侧、机测法评价,又引入手法规范化研

  究成果,采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评价手法教学质量。以形成性考试与终结式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完善实践考核体系。

  4创新能力培养

  (1)拓展课程建设

  更侧重“三性四结合”之科学性、与临床、科研、学科发展规律相结合,通过拓展课程如《科研思路与方法》建设等,培养文献检索、阅读、综述撰写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思路与方法,具有批判性思维与探索精神。

  (2)科研见习与参与

  通过推拿研究所见习,推拿科研项目参与,大学生科创活动等,体验推拿科研的魅力,深入了解推拿的现代研究进展,科研实践活动有助于进一步培养思辨与科创能力。

  5人文精神培养

  (1)德育渗透课程建设

  通过德育渗透课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推拿学课程德艺双修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医学奉献精神。

  (2)科普教育

  学生参与2013年至今已开展的“健康行走公益活动”、“海派儿科推拿公益活动”和“科学商店公益活动”三大公益项目等,激发教师与培养学生从事推拿职业的荣誉感、成就感,实现推拿知识、技能、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的育人理念,培养“德艺双馨”的中医推拿人才。

  6师资队伍建设

  推拿学自身实用性、科学性、规范性特点在教学上还表现在“术业有专攻”方面,团队根据教师临床工作侧重点,打造骨伤推拿临床教学师资队伍、海派儿科推拿教学师资队伍、推拿针灸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等。通过团队规划让各梯队教师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角色上发挥教学能动性,提升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