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特色推拿 >>改革创新 >>教学方法改革 >> 正文

教学方法改革

浅谈推拿手法教学的几点体会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8-04-23

  推拿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推拿教学对于培养合格的推拿医师起到关键作用,因而探索符合推拿学科本身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推拿手法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推拿手法具有操作性强、易学难精等特点。推拿手法教学除与别的学科有着共性的一面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心手、难易、讲练、形神、整体与个性等10个“结合”,充分体现手法学“动”的特点。

  1心动结合行动、动手结合动脑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第一堂课很重要。我们实行的学分制,选课的学生多数是因为兴趣爱好。授课初期我们先介绍推拿学的重要性和特色,选取一些简单易行的妙手回春的小病例,让学生了解推拿治疗的方便、绿色、安全、疗效好等优点,使他们产生一种迫切学习推拿手法的欲望。我们同时强调并非所有的手都可以“回春”,通过实例说明一般的推拿手法与“妙”手的差异,让学生聆听病例小故事的同时,理解推拿手法的重要性和实践性。让学生明确欲要做到手到病除,必须扎扎实实苦练手法。但推拿是一门充满医者智慧结晶的科学,手法不是简单的机械动作,而是一种大脑和肢体高度协调一致的复杂操作。除了多动手、多实践,增强感性认识外,还应讲究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多动脑思考,向理性认识转化。心动加行动,动手加动脑,手法学习已经成功了一半。

  2难易结合,循序渐进

  以往的手法教学,通常按教材顺序先学习摆动类手法中的一指禅推法和丁氏滚法。因为这两种手法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法,对于这2种难度很高的推拿手法,学生至少需要经过数周的练习,才能较好地领会其动作要领。但一部分学生不易接受这样的安排,有可能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进行了改革:教学的内容由易而难,循序渐进。我们先讲授动作简单的鱼际揉手法,通过相对简单的鱼际揉手法练习,使学生手腕较为灵活后,再学习滚法和一指禅推法,中间穿插讲解一些相对简单的手法。先易后难,难易结合,循序渐进,既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也符合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往往节省学时,事半功倍。

  3米袋结合人体

  推拿手法教学通常分为2个阶段:米袋练习和人体练习。一般来讲,须经相当长时间的米袋练习,才能在人体上练习操作。但我们并非把整个训练过程截然分成米袋练习和人体练习2个阶段,而是采用先在米袋上练习一定时间后,两人配对互相练习,再米袋上强化练习,再相互体会二者结合起来,穿插进行。这样既提高学生练习手法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尽早体会推拿手法“持久、柔和、均匀,有力、深透”等基本要求,以及因手法力度、频率、持续时间等不同的配伍所带来的切身体会。

  4讲解结合练习

  在新的手法学习过程中,我们先给学生介绍手法的涵义和基本动作要领,随后教师示范动作,带领学生同步练习。当学生模拟的动作形态基本正确后,教师讲解手法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然后再让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进行指导。把学生错误动作和不规范之处总结纠正后,学生便能基本掌握手法的各项要领了。然后把手法的临床应用和练习穿插进行,这种讲练结合、动态转换的教学方法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5整体结合个性

  我们的班级整体教学能较好地满足“促进学生全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可它那一刀切的模式、同样的要求,未必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加之推拿

  手法自身的特点,更要求我们整体授课的同时注重个性化教学。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理特点和动作形态模拟能力,灵活训练掌握。比较典型的如一指禅推法,就根据学生的拇指分为直指和弯指的解剖学差异,分别作出针对性的差异化训练方案。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求充分重视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生理特点。

  6堂内结合课外

  任何一门学科的课时都是有限的,对于既要掌握理论又要学习技能的手法学来说,课堂时间更是紧张。我们充分利用上课时间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收集推拿手法相关资料,将最新的知识引入课堂,向学生推荐参考资料,让他们自己动手检索、学习,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检索相关论文、书籍、影音等。另外,我们还鼓励学生课后训练手法,多渠道寻找动手机会。如同学在宿舍互相操作,在校帮老师推拿、回家帮父母推拿等。其中一些学生已经运用推拿手法技能,参加了“大学生康体实训基地”为教职工和同学进行推拿服务。部分同学经过推拿手法系列课程训练后,顺利通过了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中级或高级按摩师的资格鉴定。

  7形似结合神似

  手法学习初期,先让学生模拟教师的动作手形,体会这一手法的动作要领和发力技巧,尽量做到外形相似。经过一段时间反复训练和操作、掌握了手法动作要领,“熟”生“巧”后,再向“神似”这一较高要求过渡,教师教学和学生训练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8教室结合实训室

  我们还发挥学校教学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让学生反复观看动态的教学资源。如自制教学彩色图片、手法录像或将教师的现场手法示范通过相机等传到屏幕上,加强了手法的直观教学效果,避免了部分学生因人多而看不清的弊端,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通过教师讲解、示范,配合多媒体,使学生多角度理解手法;学校实验楼推拿手法训练室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先进按摩床,我们课程后期会利用一定课时在操作床上训练,让学生操作,也为推拿等操作课程奠定基础。

  9目测结合机测

  教师在学生每次练习时,都会及时进行评价,把手法的动作要领、动作要求、注意事项等反复强调,及时纠正错误动作,使学生每次练习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我们还借助推拿手法测力仪,对手法进行反馈。推拿手法是操作者以力的形式作用于人体,每一个手法都有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推拿手法测定仪可以客观直观显示推拿手法的压力、频率、均匀度波形。学生在测定仪上练习手法,并与教师的手法的运动及波形曲线比较,可及时发现不足并改进,使手法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易懂易学,提高了学生练习手法的积极性。

  10理论结合技能

  推拿手法有“三分学,七分练”之说。因此,在学生成绩的考核上,我们重视理论知识考核的同时,同样注重技能考核。推拿手法学考试总分100分,我们分为理论考试40分,手法技能考试40分,平时成绩20分。我们将技能操作考试内容提前公布,重要的基础手法如丁氏滚法、一指禅推法作为必考手法,其余手法分类后选取8个手法,每10个手法组成一张技能考试试卷,产生10~20套题库。学生5人一组,随机抽取,轮流操作考试,两位主考教师根据考生手法操作的动作要领、操作姿势、熟练程度、仪表仪态等进行判分。手法水平的高低

  不仅表现在对推拿的理性认识上,同样表现在手法技能的操作上。实际操作考试大大激励和督促学生平时进行手法练习的自觉性。

  推拿教学要符合推拿学自身的规律,心手、难易、讲练、形神、整体与个性等合理“结合”,可以充分体现手法学特点,让学生尽快达到“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医宗金鉴》)的推拿要求。不仅充分展现了教学过程中“动”的教学特色,更使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观察、思维和动手等综合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就业,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