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nglish| 返回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岳阳科普 >>科普知识 >> 正文

岳阳科普

科普知识

小寒时节话养生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01-05
字号: + - 14
w2.jpg

       冬至节气开始,我国进入了“数九寒天”的状态。《燕京岁时记》中说:“冬至三九则冰坚。”意思是从三九起就进入数九寒天中最冷的阶段了。小寒就是这一时段中的重要节气,在一年24节气中位列第23位,在每年的1月5日或6日。小寒实际上比大寒还要冷,民间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冷在三九”等说法。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寒为整个冬季的主气,寒气也有消长盈亏的变化规律。冬至开始,寒气渐盛,小寒时节寒气最隆,大寒之后寒气渐消。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季又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的高发季节,冬季养生显得尤为重要。
       在冬天,自然界的万物生机闭藏,阳热之气潜伏,阴寒之气旺盛,草木凋零,但是根及种子深藏于泥土之中,昆虫也以卵或其他形式,蛰伏于地下,自然界生物处于养精蓄锐的状态之中,以待来春自然界阳气升动后蓬勃昂然。人也一样,应该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冬藏,藏的就是阳气,阳气依附于阴精而存在,所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人体一天有“春生(早晨)、夏长(中午)、秋收(下午)、冬藏(晚上)”的规律,晚上熬夜,不利于阳气的恢复和养护,不利于养生,对健康有害。所以顺应自然才是养生的基本原则。
       养生,养什么?就是养护阳气,没有阳气就没有生命,俗话说“人活一口气”,这个气就是阳气。儿童阳气足,不怕冷,老年阳气不足,怕冷即是说明。阳气根本在肾,肾在四季中应冬。中医认为肾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通于冬气。肾精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冬季补肾是养生正道。一是人在冬季食欲旺盛,进食多而消耗少,而且能较好的吸收,此时进补能充分发挥补益药的功能。二是此时进补,顺时而为,扶正固本,萌育元气。
       小寒时节养生的原则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具体涉及以下方面:
       情志方面:宜调养神气。拒绝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衣着方面:宜厚薄适度。质地柔软、保暖、利于活动。
       饮食方面:宜保证热能。要求富含糖、脂肪、优质蛋白及维生素饮食,推荐:粥糜、温热之品、坚果之品。传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食物有很多实际上也是中药,比如:山药、枸杞、核桃、芝麻等,平时也可以多食一些炖羊肉、鸡汤、鸭肉等一类温肾补肾的食物。中医还认为五谷可以补肾,历代养生家一直提倡健康的饮食,需要以“五谷为充,五果为养”,也就是说人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主食和蔬菜水果。主食摄入不足,容易导致气血亏虚,肾气不足;五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因可生吃,可获得更多的营养成分,所以经常食用,可辅助五谷使人体获得更全面的营养。因此,平时适当摄入一些益肾、养血的食物,对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人们是大有裨益的。
       起居方面:宜早卧晚起。因冬季昼短夜长,故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奏,必待日光。俗话说“睡个好觉,胜过补药”。
       运动方面:宜静态运动为主。如太极拳、散步、慢跑、跳绳、踢毽、打球、做操、练拳舞剑等,微汗出为宜,忌大汗出。应在阳光之地运动为主,不能太早。
       另外要注意细节:提倡“五点”,即多点水,每天补水2000ml;呼点气,保证空气流通、新鲜;出点汗,建议动静结合,微微汗出;护点脚,脚暖则身安,确保下热上寒;早点睡,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在上述的生活细节调理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时,则需要药物调理以纠正体内的阴阳偏盛偏衰。具体应到门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徐艳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

图片

       徐艳秋  主任医师

       擅长: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及体虚病人的中医药调理。

专家门诊:

       周一上午、周四上午(大柏树总院)

特需门诊:

       周三下午 、周日上午(大柏树总院)

       周五上午(青海路名医特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