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完成全球首例针刺麻醉下冠状动脉造影术 开创业内先河
本报讯 (沈莉报道)5月22日至25日,我院心血管内科联合针灸科完成了三例针刺麻醉下冠状动脉造影术,开创了针刺麻醉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运用的先河。与以往进行同种手术不同的是,医生没有给患者使用局部麻醉药物,而是将2根银针行常规进针,轻轻巧巧的留在患者手前臂穴位上,针刺麻醉效果极好。
5月22日,全球首例针刺麻醉下冠状动脉造影术在我院介入中心完成。该患者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需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穿刺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但三年前患者在行一微创手术局部麻醉时,发生对麻醉药物利多卡因严重过敏反应,出现过敏性休克,经抢救才脱离危险。怎么办?心血管内科主任樊民想到祖国传统医学针灸,在经与我国针麻专家、我院院长周嘉及针灸科主任李璟充分讨论病情后,决定采用针刺麻醉下行冠脉造影术。
5月22日傍晚6点,李璟消毒好患者皮肤后,在患者左前臂相关穴位上轻柔却准确地将2根银针避开静脉后沿皮刺入,一旁的顾侃医生熟练的在针尾接上电针仪,予以电针持续刺激穴位。此时,患者情绪平稳,无任何不适。一声示意后,早就在边上做好准备的樊民、朱岩峰医生在患者右手桡动脉进行穿刺、置管,成功完成冠脉造影+血管内超声检查(如图)。整个手术过程,患者始终无明显痛感,生命体征平稳,情绪稳定,术后也无疼痛不适。
5月25日上午,我院又进行了全球第二例针刺麻醉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是位66岁的老伯。在针刺麻醉下,整个手术过程一气呵成,患者情绪平稳,意识清晰,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疼痛,术后无疼痛不适。当天我院还为第三例患者徐阿婆,成功进行针刺麻醉下冠状动脉造影术。
樊民说选择针刺麻醉作为冠状动脉造影的麻醉方式,一开始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半信半疑、好奇、惊喜到震撼和折服的过程。针刺麻醉镇痛作用确切,同时具有镇静作用,病人主观感觉良好。完全可以作为心脏介入手术麻醉方式之一。李璟认为针刺麻醉能发挥多层次、多靶点的双向调节效应,激发机体释放具有镇痛作用的多种内源性物质,并能有效降低和改善手术应激,促进术后恢复,增加手术安全性。
周嘉院长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学学科带头人,他率先将针药复合麻醉应用于胸心外科微创手术的临床和科研,开启保留自主呼吸无气管插管的针刺麻醉心肺手术先河。他带领团队已成功地进行了百余例针刺复合麻醉下的心脏手术。周嘉说:“如今我若不做,这项技术就可能失传,我有责任把它继续下去。作为常规手术的补充,在部分患者上采用这样的手术能极大获益,加快术后康复同时降低手术费用,对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目前他带领团队已成功地进行了百余例针刺复合麻醉下的心脏手术。周嘉院长解释到以前的针刺麻醉主要是靠单纯的针刺来完成,现在是针药复合麻醉,以针刺作为主要的麻醉手段,麻药作为辅助手段,只使用常规药量的20-30%,这样的针药复合麻醉副作用少,患者不用插管,术中始终处于浅睡眠、自主呼吸的无痛状态,全身应激反应较小,机体抵抗力较强,故患者的呼吸道无任何损伤,术后的监护室滞留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患者康复时间缩短,抗生素的选用级别降低,术后初次进食时间和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大大提前,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及肺部并发症减少,因而与之相关的医疗费用亦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