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 第181期

高龄患者突发大面积脑梗死, 多学科合作超早期静脉溶栓首例院内脑卒中静脉溶栓成功

  本报讯 (神经内科报道)5月24日傍晚16点20分,我院神经内科收到院内急会诊请求,传统中医科82岁患者沈老伯,突发呼之不应,左侧肢体偏瘫。神经内科吴海波副主任医师第一时间赶去会诊,患者已经意识不清、烦躁,查体示:双眼向右侧凝视,左侧肢体肌力0级(完全瘫痪),病理征阳性;头颅CT排除脑出血。结合既往房颤病史,考虑为大面积脑梗死超早期,应尽早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但是患者高龄,既往房颤、心衰、胃溃疡病史,住在非神经专科病房开展神经科最大风险的静脉溶栓治疗是否妥当?各种问题摆在医生面前。神经内科韩燕主任、传统中医科王重卿主任积极沟通,第一时间达成一致:由神经内科医师指导,在传统医学科病房开展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尽早转入专科观察。

岳阳181拼版-16.jpg

  时间就是生命,院内紧急静脉溶栓流程立即启动!急诊化验室急查血生化指标,急诊药房提前备药,共同为溶栓保驾护航。吴海波医师与传统医学科医护人员一起,逐步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水平、肢体功能。随着溶栓药物进入,患者的左手、左脚逐渐开始有活动,1个小时溶栓结束后,患者的左手已经可以抬到头上抓痒,左脚也可以支撑在床上了。溶栓结束后复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晚上9点钟宣告溶栓顺利结束,在场医生都松了一口气。可当吴海波刚回到自己办公室准备吃饭时,电话再次响起:患者的胃管内反流出少量咖啡色内容物。神经内科、消化内科、传统中医科再次联手,排除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可能后给予抑制胃酸,冰冻去甲肾上腺素对症处理。患者病情平稳并于次日转入神经内科治疗,病情温度恢复良好,发病第三天已经可以独立下床行走(如图)。

  院内脑卒中溶栓在任何医院都是难题:病史杂、风险高、责任大、顾虑多,往往容易错过3小时溶栓时间窗。此次我院成功开展首例院内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体现了各临床科室过硬的业务技能,更反映出各级医师对患者高度负责,敢于承担责任风险的品质。

  近一年来,我院神经内科溶栓团队已顺利完成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40余例,溶栓患者最高年龄91岁,溶栓治疗率达到上海三甲医院优秀水平。在急危重脑血管病的救治中,团队积累了大量经验,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更大挑战。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