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 第175期

我院开设首个“中医专科外事人才”培训项目

  本报讯 (人事处报道)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指导和帮助下,我院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推动相关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储备。10月31日,医院首届中医专科外事人才班开班典礼举行。院长房敏、副院长沈雁、党委副书记朱亮等出席开班典礼。

  我院“中医专科外事人才班”首批学员来自医院12个科室,共36名医师。接下来的三个月里,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英语教师、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文化专业教师、海外中医从业者,以及外事专业人员将对这些临床医生开展跨文化交流、专科通科知识、英语视听说等方面的集中培训。首批学员还将参加美国的中医师执业考试(NCCAOM)。它由美国国家针灸及东方医学认证委员会创立,负责对美国的中医师、针灸师进行资格考试和认证。目前,北美地区普遍接受NCCAOM资格考试认证,这是在当地行医的首要条件。

  近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指导下,我院“走出去”的步子迈得很频。2016年,大学与美国爱诺华医疗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上海中医药大学爱诺华中医中心”,开展中医药诊疗、教育培训和临床研究等项目,为美国民众服务。该中医中心的中医专家技术力量主要由岳阳医院负责。今年10月,我院又与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医药学院和孔子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合作。除了“走出去”,还有“请进来”。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每年来我院进修、参观的外国人达数百人次,其中停留一周以上学时的短期培训达200人次以上。来学中医的外国人尤其对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感兴趣。

  我院希望借助“中医专科外事人才班”,逐渐打造出一支中医药基本功扎实、熟练使用外国语言、熟悉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中医药国际化人才队伍,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开创中医药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做好准备。房敏院长在开班仪式上做动员讲话,他强调,这个班可不是单纯“学外语”,更重要的是学习外语思维方式,要对世界说好中医故事,也要用当地人能听懂的地道语言、文化、思维方式来表达。他希望学员共同完成一个作业:研究整理出“中医专科英语1000句”类的口袋书,将特色病种、优势疗法用最地道的外语表达出来。他期望学员犹如一个个“种子医生”,成为一个个中医对外交流的文化传播者。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