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包容 钱疏影
有关包容一词,最早语出《汉书·五行志下》:“上不宽大包容臣下,则不能居圣位。”原是指,皇上不能宽大为怀,包容臣子的一些小错误或冒犯的言行,那么就不能在皇上这个位子上待很久。可见,包容一词原是用于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态度,因此,借用于当代社会的医院文化中来讨论,实际上是一种管理理念的体现。
正如医院核心文化实际是由“规范、协作、进取、包容”八个字所组成,包容文化的彰显需要几点作为架构的支撑。
一是文化共识,共同发展。以医院作为一个共同体而言,包容并不意味着无限制的自由与宽容,包容仍然是建立在一个规范性的框架下的有限自由。医院的管理制度、行为规范是作为基准被个体所接受,这是共同体得以存在的基础,但是这种规范性的框架不是绝对的,在员工与医院的努力下,双方是共同发展与成长的,相应的规章制度也会得到修改与完善。
二是平等协作,对话交流。实际上,只要谈到协作,就存在差异性,应该说,恰恰是差异性使协作成为一种可能、成为一种必要性。每一个个体的感受、视域与经历都是有限的,而医院的运作却需要全方面的统筹协作,因此,医院的发展是由各部门、各科室一同协作来推进的。而一个良好的合作模式,是以承认彼此的平等地位为基础,以对话交流为手段来进行的。
三是接纳理解,换位思考。对话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促成彼此间的理解,了解彼此能提供的资源、所面临的困难,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多方共赢的方案,以己之长补彼之短。
只有在这个三方面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去谈包容文化本身。那么,在医院的核心文化中纳入包容一词,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从医院与个体的层面来谈。
首先,这表明医院作为一个共同体对包容精神的认同与重视,这种精神是一种文化共识。也就是说,允许多样性、差异性、矛盾性在这个共同体中存在,鼓励每个员工拥有并发展各自的独特性。
其次,包容意味着承认个体在医院工作期间的成长性,意味着鼓励每个员工以医院作为一个平台不断成长、丰富自己。而在这个期间所犯下的一些失误或错误,作为一种必要的试错的成长经历是可以被接纳,并经由共同体来帮助个体吸取经验,得到提升。
再次,包容虽然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态度,有着层级性,但是包容不是一种绝对的、静止的、独立的关系,相反,这是一种双向的、开放性的、互相影响的关系。经由共同体内部的个体的发展,医院本身的内涵文化也会更加丰富。员工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同样能够帮助医院发现在医教研的工作中所存在的需要完善、更新、提升的地方,促进医院进一步的发展,创造新经验。
从个体间的层面来看。共同体中的个体存在着差异性,甚至是矛盾性,而这些个体该如何共存呢?包容性意味着求同存异,在规范性的前提下,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促成彼此之间的理解。即便观点、立场或是行事作风有所差异,也抱着寻求对话的态度,去聆听对方的立场和观点,以便了解对方的感受、想法和背后的原因,以此丰富自身对事物、事件的视角,再来作出自身的判断与选择。
正是由于医院文化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开放性、持续性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开展更多有利于宣传并形成包容文化氛围的活动。
第一、加强对包容文化的宣传,组织各类讲座和相关活动。在全院征询与包容精神相关的事迹,组织“听员工讲故事”等活动形式。
第二、对话交流的有效性是包容能够实现的基础,因此,医院开展相关的对话技巧培训,既有利于医院内部的沟通交流,也有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学会如何去倾听、如何去共情,做一些有效的谈话训练。交流首先是倾听,听到对方到底在说什么,让对方感受到自己被理解,才可能进行有效的交流。
第三、开展团队拓展训练系列活动,有利于形成集体凝聚力。不仅需要开展各部门、各科室内部的活动,更要加强跨科室跨部门的活动,促进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第四、针对医院医务人员工作强度与压力大的现状,开展有利于员工情绪疏导的各类活动和配置,帮助员工了解更多的减压和舒缓情绪的方式。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职工活动,满足差异性群体的需求。
海纳百川、大气谦和,医院对包容文化的诠释,既是医院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也是医院对自身的标准与要求。 医院以一种开放性的、接纳性的态度包容每一个员工,更希望每一个员工能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医院本身的发展中,以医院作为平台,与医院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