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 第175期

上海中医药与 天然药物国际大会举行

  10月30-31日,由上海市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办公室主办的上海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国际大会于上海市远洋宾馆举行。来自中医药与天然药物领域的中外院士、著名专家学者、企业精英、政府官员通过大会报告、主题报告和高端交流等形式,就领域内的最新政策法规、研究动态、发展趋势、技术合作、产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有效促进了中医药与天然药物领域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交流合作,为中医药科技界、企业界代表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前沿信息,助推中医药产业继续保持优质、高速、创新发展。

  10月30日下午的的中医分会由我院协办。我院房敏院长作了题为“中医特色疗法诊疗体系构建与临床应用”的主题报告。报告围绕特异性手法、眼针、脐疗、平衡针为代表的中医特色疗法理论与实践瓶颈问题,介绍了我院的研究成果。房敏教授是中国第一位推拿学博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行业内唯一获得者。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卫生部“突贡”、上海市领军人才、教育部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局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全国推拿重点专科大组组长等。近年来,培养硕博士20余名,研究技术获授权专利17项,以第一完成人荣获2次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上海市科技精英奖等12项奖励,发表SCI论文8篇,中文核心期刊120余篇,主编及副主编国家规范教材6部。

  房敏院长带领团队在国家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历经40余年临床实践、16年基础研究,通过多中心临床验证和大规模技术推广,完成了中医特色疗法理论框架与诊疗体系构建,取得以下研究成果。

  首次系统总结和凝练了中医特色疗法核心理论和主治病种病机特征。形成了特异性手法“筋骨失衡,以筋为先”、眼针“八区十三穴络脑通脏腑”、脐疗“连通经脉,调节脏腑”及平衡针“反应点理论”的特色疗法理论体系;诠释了“经筋失衡,经脉失和”是中医特色疗法主治优势病种的共同病机特征和临诊共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经络理论。

  以“调衡经筋,调和经脉”为临床指导原则,规范了4种特色疗法诊疗方案。通过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规范化研究,验证了4种特色疗法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形成了“疼痛和功能障碍是中医特色疗法主要适宜病症”的临床规律性共识。

  诠释了中医特色疗法共性作用途径及蕴含的现代生物学机制。通过对特色疗法局部理化刺激特点及其可能影响的外周-中枢环节进行逐一剖析,揭示了“局部理化刺激到靶器官综合效应的外周-中枢途径”是特色疗法的共同作用环节和基本原理。

  建立了中医特色疗法多元信息采集系统及文献数据库,从理、法、术等层次系统构建了特色疗法诊疗体系和研究平台,形成了特色疗法应用、评估、研究联盟,全面有效提高该类优势病种的防治水平。

  中医特色疗法是针对优势病种、在特定治疗部位针对性干预而疗效显著的特殊诊疗模式,是中医外治法领域的瑰宝。中医特色疗法理论框架、作用机制、实施规范的诊疗体系构建与研究,慢病常见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脑血管系统等以功能性病变为主的疾病防治需求相关。慢病发病率高、社会危害大,已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列入“十二五”重点攻关领域。“疼痛与功能障碍”是影响慢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临床病症,而中医特色疗法“简、便、验、廉”,改善疼痛与功能障碍疗效独特,又能节约大量社会医疗资源,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和极大的推广价值。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