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特色推拿 >>体系构建

体系构建

1978年,上海中医学院在国内率先设立针灸推拿伤科专业(5年制本科)。1979年成立针灸、推拿系,设立针灸推拿专业。1982年设置推拿专业。1985年,开始招收全国第一批推拿硕士研究生。1986年成立推拿系。

图片1.jpg

76届针推伤专业毕业合影(首届针灸推拿系学生) 

这一时期,推拿本科教学的特点,体现为推拿学课程设置的全面分化。上海中医学院着重探索、开展推拿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推拿手法学课程结构调整、内容整合,充实了推拿基本技能的分类学习和技能迁移性教学,重点将临床推拿实践操作有机糅入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数,深入研究经典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技术、方法的结合。推拿的专业课程包括:推拿手法学、推拿人体操作、推拿练功学(后来命名为推拿功法学)、小儿推拿学、推拿治疗学、推拿古代文献、推拿实验学、推拿现代研究进展等等,推拿手法学是专业必修课程。

在这一阶段,推拿的教材建设同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85年全国中医院校统编教材《推拿学》(五版教材)由我校原推拿教研室主任俞大方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推拿教材,该教材的许多内容一直沿用至今,对后来的推拿教学、教材编写、推拿研究等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6俞大方《推拿学》手稿0001

搜狗截图20180424094553.png

俞大方主编中国第一本《推拿学》全国统编教材及手稿

1987-1988年,上海中医学院在校内自编讲义的基础上,出版了《推拿学基础》、《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学》、《推拿治疗学》等一系列推拿专业分化教材,深化、细化了推拿学的教学内容。分化重建后的推拿学课程设置,相继成为浙江、南京、河南、云南、河北等国内中医院校开展教学改革的一个模板。至今仍是我校推拿手法教学中的一个特色和亮点。

80年代末,90年代初,推拿教学开始聚焦师资培训,连续举办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推拿师资培训班。期间,上海中医学院丁季峰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推拿学 气功学》,收入了推拿主要基本手法的定义、分类等条目,对推拿手法教学的规范化很有意义。同时代,第一批视频课程(电化教学片)进入拍摄,1989年拍摄的《推拿手法》为国内中医院校第一部推拿手法课程电化教学片。这些教材在当时被运用到教学当中,现今仍可以在视频网站上搜索到,并成为不朽的经典。

图片 3

上海中医学院丁季峰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推拿学 气功学》

进入新世纪,推拿学科发展开始注重流派传承及其特色的保留,上海地区先后将丁氏推拿、内功推拿、腹诊推拿、海派儿科推拿、一指禅推拿等流派特征融入教学中。同一时期,推拿学与针灸学并行开展对外教育教学工作,并形成了中医推拿手法与国际手法医学交融共通的发展局面。沈国权教授主讲的美式整脊,李振宇教授主讲的深度按压等讲座课程成为推拿学科的有益补充。2007年起的留学生学历教育中,推拿学成为必修课程,全英语授自编教材及课程开始系统开展,2010年毕业了第一批系统学习推拿学的本科留学生。

随着推拿学科第一个生物力学三级实验室在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落成,推拿科研与教学变得更为密切,先后在文献研究、循证医学研究、生物力学研究、神经生物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临床试验中心等科研不同方向上有所突破,并将其成果在教学中体现。形成“步态分析概论”、“传统康复技术”、“实验推拿学”等系列创新课程。

随着时代变迁及技术理念的革新,推拿学科教学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最终将这一中医传统技术的传承发展工作,用最有时代特征的方式呈献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