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English| 返回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院报>> 2018年6月 第182期>> 正文

向死而生——读《病隙碎笔》有感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8-28

朱俊燃

  在自己还未下临床之际,就觉医院这个存在是一间忏悔屋,一座重生所,是一个真正能让人去“内省”的地方。我想我们没有哪个时刻会比面对死亡的时候表现得更沉寂和焦虑,有时甚至是前所未有的清醒吧。

  如今初到临床一线,接触到一些病人,通过和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觉得自己对于近来读到的史铁生的《病隙碎笔》颇有感触。“病隙”,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这本随笔中必然有着对于生和死的思考,这也是哲学的主基调。记得在某堂课上老师开玩笑的说“跟一个泼妇生活在一起的男人肯定是个伟大的哲学家,因为他压抑的生存环境会迫使他去思考为什么”,同样的,也许我们只有在最接近死,要去面对这个压抑的话题的时候才会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生的意义。虽然,我们从一出生就是一个“向死”的过程,然而我们生的本能会让我们去回避这个事实,只有当我们因为病痛,因为这个装着灵魂的躯体感受到不舒服的时候,感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才会清醒的意识到灵与肉的诸多牵涉。就像我轮转在心内科遇到的一个病人一样,那天他手上因为压迫太厉害生了水泡,我拿着针要给他戳破排脓,我看着觉得很痛所以表现得小心翼翼,但他说没关系的,你尽管戳好了,医生给我做手术的时候就说我是死过一次的人了,这点痛不算什么的。顿时我觉得大概真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受到这份豁达的轻松之所在吧。

  史铁生先生在《病隙碎笔》中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需要做透析,于是他通过“透析”这件事看到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与患者的无奈。他说“一开始仅就病痛本身就已让你觉得这是最坏的感觉了,但这还不是最坏,最坏的是你的亲人在一旁眼睁睁地看着你,看着这个过程,束手无策。但,这也不是最坏的,更坏的是人类已经发明了一种有效的疗法,但前提是你得有钱。你没钱,你就只好撕碎了亲人的心,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一分一秒地斯,用你忍不住的呻吟和盼望活下去的目光斯,最后,再用别人已经康复的事实给他们永久的折磨……”我想,这大概就是医生、患者和患者家属内心中最痛的地方吧。“生而平等”的权力,竟也受到了金钱的挑战,也难怪,这是一个我们作为人类想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一座大山,你能迈,但你永远也迈不过去。但也就是此时,你会思考自己过往的人生——我是不是在安然舒适的日子里,没有未雨绸缪,没有给自己多留一条后路,要是我再努力多赚点钱,是不是就会不一样?也有的人觉得自己在过往的日子里太过度消耗自己的身体,以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责怪自己并警醒他人要适可而止,不要太贪图金钱。两者心境一对比,竟觉得有些许可笑,些许无奈。

  史铁生先生因为病痛也曾觉得命运不公,但是四十岁时候的他已经看清楚了这一切,没有病痛的折磨,他也不会有如此深刻的对于生命的审视,在这个历程中,他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这也是我读这本随笔内心幸福满足之所在,这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