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nglish| 返回首页 | 员工入口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专病专科

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中医脑血管病优势专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0-04-19
字号: + - 14

一、项目名称:上海市中医脑血管病优势专科

二、人才梯度

1.  项目负责人:张秋娟  东贵荣

2.  学科带头人

张秋娟 女,研究员、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学术兼职:全国血瘀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学会瘀症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服务中心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岳阳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研究所所长。近5年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攻关课题一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科委等资助的科研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获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一项。

东贵荣 男,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针灸专科带头人、上海市中医脑血管病优势专科带头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东贵荣名中医工作室导师、上海针灸经络研究中心岳阳临床研究基地主任。学术兼职: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东北针灸经络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评审专家。《中国针灸》杂志编委、《针刺研究》杂志编委、《中华现代中医药杂志》常务编委。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医学院客座教授、新加坡中华中医学会专家质询委员、新加坡宝中堂中医院永久资深高级顾问、美国美洲中医学院教授。

近5年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部省级项目1项;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市级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7项。出版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省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医疗成果奖7项。

3. 学术继承人

张云云 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卒中单元主任。学术兼职:上海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编委。2002年入选上海中医药大学后备业务专家培养计划,2005年后备业务专家培养考核合格,2005.2- 2006.2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宾士德医院卒中单元和神经科进修。近5年主持市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科委和局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

东红升  男,医学博士后,副主任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工作。学术兼职: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透穴针法学组理事。2009年获中国针灸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各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市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16篇,获省市级以上成果奖7项。

齐瑞 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中心工作。学术兼职:甘肃省针灸学会理事。曾参加卫生部第11批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援外医疗,从事针灸、推拿工作12年。近5年承担主持省级课题1项,参与省市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鲍春龄 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工作。学术兼职: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透穴针法学组理事。从事针灸工作9。近5年承担主持省级课题1项,承担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省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8篇。获科研成果奖3项。

4. 名老中医工作室

聘任全国名中医任继学、上海市名中医徐敏华担任顾问。

5. 学科及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对不同层次专科人员进行分别培养,从医疗、教育、科研各方面通盘考虑,注重个性,加强引导。

传承传统中医脑卒中的理论和经验,继承名老中医关于中风病的理论和临床经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创新中医药特色性脑卒中防治理论和新技术,通过专科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既精通中医,又懂现代医学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以岗定人,建立人才竞争淘汰机制,维系和保持学科带头人及我院重点学科的领先地位。

在教学体系中,除加强本科教学外,加大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力度, 3年内增加博士、硕士导师3人;培养博士4人、硕士5人,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建立积极向上,勇于探索,运行机制良好的专科医、教、研团队。

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选派出国外进修人员-3名,赴国外学术交流4人次;举办全国继续教育学习班2次。主办国际性会议2次 。

完善博士后流动站,接收中医脑血管专业博士后进站人员3名。

三、专科建设规划

(一)、专科建设的目标

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急性中风病中医中药早期介入治疗和中风后遗性症状的中医综合性治疗为特色,建立一系列中医中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新技术。经过建设成为上海中医脑血管病诊疗和研究中心。进而成为中国华东地区中医脑病治疗中心。

(1)争取门诊量稳步增长;保持病房使用率100%以上,同时加快周转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2)在原有诊疗特色基础上,完善已有的技术和疗法,拓展新技术、新疗法。形成医院特色,扩展在社会的影响面和增强影响力。

(3)在加强临床建设的同时,加强科研以促进临床的发展和创新,加强教学以保证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4)经过三年建设,达到并成为全国脑病重点专科。

(二)、专科建设内容

以临床诊疗新技术为主线,以标准化、规范化方案为核心,以科研成果为突破口,以教学为支撑,以人才建设为基础,建设和发展专科。  

1、坚持中医药特色,综合应用各种中医药治疗手段。继承历代中医药优秀成果,发挥名老中医的作用,吸取中医药的最新研究进展,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发挥科室特色优势,扩大特色制剂的使用比率,拓展治疗手段,形成一整套防治脑卒中的中医诊疗方案。重点项目:

⑴、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卒中单元

在现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基础上,将国际上通用的卒中单元模式与有效的传统中医治疗方法相结合,应用中医治疗脑卒中的中药、推拿、针刺方法,建立并完善规范的融西药、现代康复技术、中药、针灸、推拿为一体的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卒中单元模式。

⑵、建立系统的中医中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方案

主要项目:

  • 1) 还真汤中药辨证施治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临床评价。

  • 2) 羚蝎胶囊中药辨证施治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临床评价。

  • 3) 针刺早期介入脑卒中治疗的规范化研究。

  • 4) 出血性中风分期针刺治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 5) 中风后遗症循症针刺治疗优化方案及影响疗效共性技术的临床评价

  • 6) 百会穴透刺捻转补泻时空效应特性规律的研究

  • 7) 中药穴位外治法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康复中作用的临床研究。

  • 8) 头穴透刺与中药清通法协同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 9) 穴位化学物质与富集元素在针刺效应中的作用于机理。

  • 10) 头穴针刺调节脑出血大鼠能量代谢即刻效应机制的实验研究。

⑶、中医体质和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与中风病发病及复中关系的研究。

主要项目:

  • 1) 研究体质与脑卒中的关系,发现与卒中有关的常见体质类型。

  • 2) 结合体质类型、传统危险因素、生化指标和辅助检查,确定卒中高危人群。

  • 3) 用中药对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干预。

⑷、中医脑血管病研究室建设。

建立建设中医脑血管病研究室。围饶中医中药治疗中风病临床新技术开展研究工作。分别建立:急性中风病临床治疗研究组;中风病后遗症神经功能障碍研究组;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研究组;中风病中药治疗(内治法、外治法)研究组。


四、获得成果奖励

1、实验性脑出血病理生理变化和头穴针刺调节及即刻效应的机制研究    

---东贵荣、东红升等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中小量出血中风性中风急性期清通法之应用  

-----徐敏华 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三等奖

3、中医中药治疗脑垂体肿瘤                        

----张秋娟   上海市临床成果三等奖

4、头部腧穴透穴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  东贵荣 等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5、实验性脑出血家兔病理生理变化及头穴针刺调节的实验研究  

-----  东贵荣 等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6、头穴头刺治疗急性中风病即可效应机理的实验研究    

------  东贵荣等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7、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清通法之应用            

---- 徐敏华 上海市中医药科研成果三等奖

8、易损伤腧穴的研究ZY-94-90背部腧穴针刺深度方向角度的研究.

----东贵荣等  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五、主要研究课题

1. 十一五科技部支撑计划:中风后遗症循症针刺治疗优化方案及影响疗效共性技术的临床评价(2006BAI12B02)负责人:东贵荣

2. 十一五科技部支撑计划: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示范研究(2006BAI04A02-3),负责人:张秋娟

3. 上海市科委:出血性中风分期针刺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负责人:东贵荣

4. 上海市卫生局: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脑卒中疗效评价的示范研究,负责人:张秋娟

5. 上海市卫生局:分别针刺阴、阳经结合推拿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上肢的对比研究   负责人:齐瑞

六、国内外学术发展概况

脑血管疾病是脑部血管源性疾病的总称,按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又称为急性脑血管病或脑卒中。脑卒中分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0%,出血性脑卒中占20%,在出血性脑卒中以脑出血最为多见。慢性脑血管病系慢性血液供应不足,而致脑代谢障碍和功能衰退,症状逐渐进展,包括脑动脉硬化和血管性痴呆等。在脑血管疾病中脑卒中对人类危害最大。

卒中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病残率高,是世界范围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500万人死于脑卒中,有1500万人患非致死性脑卒中。在中国,每年约有200万人首次发生脑卒中,150万人死于脑卒中及其并发症,幸存的脑卒中患者中约7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残疾,约1/3的患者严重残疾而影响生活自理,脑卒中患者复发率高,5年内约半数患者复发,复发患者预后更差。脑卒中不仅给患者个人、家庭带来痛苦,也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改善、和应激状态的增多,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认识和防治脑卒中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时刻。

卒中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已经明确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等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肥胖、血液流变血异常等可纠正的危险因素。近年实验室检查还发现,一些生化指标异常,包括C反应蛋白增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等,和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进展, 人们发现一些脑卒中的发病与某些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异常有关。这些研究从不同层次揭示了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的多样性。

卒中发病机制复杂,脑缺血后,缺血中心区细胞迅速死亡,而周围的半暗带血流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引发了缺血性损伤以及恢复血流后的再灌注损伤,包括兴奋性氨基酸增多,钙超载,NO产物、自由基、炎症反应、等,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和死亡。脑出血后,除血肿本身的占位性损害外,还涉及周围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代谢紊乱、血脑屏障破坏、血管内生物活性物质对脑组织的损害脑卒中发病的多因素和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给脑卒中的治疗带来困难。虽然促使血管再通和神经保护两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原则已被人们达成共识,众多的药物也在动物实验中显示良好疗效,但临床研究不容乐观。根据Kidwell等对临床卒中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