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nglish| 返回首页 | 员工入口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服务 >>对口援建 >> 正文

医疗服务

对口援建

陌上花开人未归——上海岳阳医院第三批援滇医疗队报道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1-08-31
字号: + - 14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部《孽债》在江浙沪乃至全国产生了极大影响,牵动了无数普通百姓的心。时光荏苒,当年奔赴云南边疆的几十万热血青年如今都已年逾半百或过花甲,而上海与云南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未隔断,沪滇对口帮扶工作的脚步从未歇止。前赴后继的上海干部、青年骨干在对口帮扶工作中历练成长起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的援滇医疗队正是汇入沪滇合作这个浩瀚"海洋"中的一条支流,不知疲惫的奔腾跳跃着,折射着阳光下彩虹般的光芒。

自2010年3月开展对口援滇医疗工作以来,岳阳医院已经累计派出三批医疗队赶赴玉溪市通海县中医医院开展工作。第三批医疗队是目前派出的工作组中平均年龄最小的,援滇任务也面临着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而这丝毫不影响队员们的工作热情,纵使在家中是享尽千般娇宠的80后,在云南俨然是团结严谨的团队。初到云南的日子里,队员们从原本的互不相识,通过共同生活、工作磨合到相互鼓励配合,克服了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思念家人等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援滇工作中。

"授之以渔"是援滇初始的口号,在一年的工作基础上,第三批医疗队把工作重点从通过传、帮、带以提高当地医疗水平,扩展到了相关重点专科建设的具体措施的落实,加深新医疗技术、新诊疗规范的具体操作上。作为医疗队的队长,鲍春龄同志想尽办法提高援建医院的中医治疗水平,她积极调动每个队员的积极性,发挥大家的特长。援滇的科室有急诊科、老年科、针灸科肛肠科、中医外科,工作各有侧重,分工不同,而每个科室的资源又是可以共享互补的。医疗队成员把团结协作的精神融入到共同工作中,完美诠释了中医的整体观念。

鲍春龄队长通过几次大型院内培训,系统讲授了常用穴位、毫针针刺、艾灸、耳针、拔罐等规范化操作技术,并示范了及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使全院医护人员对针灸技术和适宜病症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推动了针灸等特色技术在医院各科室中的使用,也受到了通海中医院各级领导的好评和感谢。作为针灸科的医生,鲍春龄医生的患者最多,一个个中风偏瘫病人经治疗后恢复了生活能力,一个个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减轻了疼痛,她默默工作着,用医术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尊重。

作为中医院唯一的云南省重点专科的老年科,由于条件限制、资源有限,建设工作开展困难重重。岳阳医院老年科的李欣医师,结合当地医院及科室的现状,拟定了中药熏洗、艾灸、耳穴等中医特色诊疗常规,并落实相关措施的具体操作指导。中医院的肛肠科由于医疗资源的限制,很难开展新技术、新诊疗方法的实施,但这并不影响吴炯医师对当地医护人员的新技术新方法的传授讲解工作,并在有限的条件下示范复杂性肛瘘等手术的操作,拓展当地医生的临床诊疗思路,而夜深人静的时候还要牵挂家中正在发热的不足一岁的孩子......在全体医疗队员的协助下,通海县中医医院在今年的中管局质量管理年检查中也递交了完满的答卷。

作为医疗队,始终不忘救死扶伤才是白衣天使的最初使命。随着援滇工作在当地百姓中逐渐深入,原有的工作已不能满足当地百姓的就医需求。中医外科王一飞医师的就诊范围从原本的痛风病一下扩展到了中医外科的所有疾病:一位80岁高龄的湿疹患者苗老先生,在治疗两周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来自杨广的老张,十多年诊断不明的双手足、耳廓红肿痒痛,王医生诊治后确诊为扁平苔癣和红斑狼疮重叠综合征,经对症口服阿维A、外用益气温阳、活血软坚中药熏洗等治疗两个月后,痒痛明显减轻,皮损开始明显消退,老张对此非常满意。急诊科吴祎医师在诊疗资源匮乏的条件下,深夜出诊,确诊了一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将病人及时送至玉溪市抢救,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针灸科鲍春龄主任不辞辛劳的每日忙碌在繁忙的门诊,为患者解决了腰腿痛、中风后遗症失眠耳鸣等多种病痛。老年科李欣医师采用中医整体辨证法,一付中药解决了刘老先生两周来的胃肠功能失调,放弃节假日在县城的各级乡镇开展《老年人慢性病预防保健知识讲座》......医疗队在通海县一度形成了上海专家粉丝团,慕名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医疗队的成员来自五个不同科室,却肩负着相同的任务,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他们的专业不同,他们的兴趣不同,他们的年龄不同,他们的生活习性、脾气性格迥异,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团体凭着对援滇工作不减的热情和信念,凭着对医学的热爱,凭着对云南百姓的真诚,凭着心底的那份执着,强大的凝聚在一起,在通海县秀山镇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四季如春的云南处处可见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第三批医疗队的工作已过大半,可这宜人的美景并不是他们的,却是希望他们的病人能够年年见到的。

陌上花开人未归,援滇医疗队员的心已经和通海紧紧连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