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English| 返回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院报>> 2018年9月 第185期>> 正文

千风之歌 ——记急诊医学科钱风华老师

作者:宋时雨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3-20

  有人说,生命都有裂缝,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于是,从成堆的碎片掩埋成的废墟中,我探出了一只小手,胡乱地扩开残垣断壁的支离破碎,终于我窥见了一缕阳光——那是你,我的钱姐姐。

  ——缘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推过来一把可以旋转的办公椅,把自己安置在素有急诊科女超人之称的钱姐姐面前。毕恭毕敬地把准备拿去参加比赛答辩的纸质材料递上去。

  她顿了顿,快速地扫视了一遍——

  “你的研究背景落脚点在‘尊严死’,但是送去比赛的论文落脚点写的已经是医学人文精神了。如果是我来设问的话,我可能会拿出这个角度来说事。”

  听完她的开场白,我就已经知道,在专家诊室门口等了一个小时,果然不虚此行。

  我用虔诚的目光看着她,坦率地抛出了我的疑惑:“是的。关于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很多天。叙事医学是他们的共同背景,所以我要解决的点就是,怎么去规避这个差异,甚至看起来是有些错位的问题。”

  “你等我一会儿,让我想想怎么帮你圆回来。”

  我把视线转向一旁的柜子,上面有一缸热带鱼,清道夫背上有白色的点状花纹,懒散地吸附在鱼缸玻璃上。氧气泵在水面打出一串串小泡泡,很有活力的样子。

  不愧是久经沙场的实力派,在将近二十年和不计其数的重症患者、家属谈话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支配下,就几分钟的时间,钱姐姐就找到了答案。

  “其实,叙事医学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研究尊严死是一个视角,你可以延伸出很多、很多的东西来。尊严死是从患者角度出发的,你要让他理解并且坦然接受终末期的死亡,并使他看到一种舒缓的、安乐的前景;而你这篇文章所采取的视角,是从一个医生的人文关怀的方面来入手的,而这个尿毒症病人的状态,重复多次、无法维持之后,必然也会面对死亡。”

  话音刚落,我醍醐灌顶——对啊!我只是描述了这一个状态而已,对于之后的转归,需要多久根本无法预估,但是结局是可以预知的。所以,只是对那一个案例的阶段,得出的一个结论。与最终的研究并不违背。

  看到我成功地自圆其说了,钱姐姐和我相视一笑,她继续启发我——其实,你研究的这个过程在我们这里更直观,其他疾病的终末状态可能是一个月、三个月、几年甚至一辈子,可我们这儿的,说不定就是7天以内呈现,它很短暂也很直接。而叙事医学的作用,就是怎样做到一点点逐步渗透,让对方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着的一切,最终坦然接受结局。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曾经有一次,在急救医学课程的见习部分,是安排我们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实地学习呼吸机、CRRT机器的参数设置和应用。我们到的时候,钱姐姐已经带领着ICU整个团队严阵以待,守在一个年轻的女性床边——

  刚开始的时候,我看不出来她需要抢救。只是看到这个患者戴着呼吸面罩,在用手机打字,眼睛里看不出任何的恐惧,能够感觉到她其实并不是很舒适的状态,呼吸频率很快,大汗淋漓,脸红红的,因为皮肤很白,所以当脸颊像红苹果一样的时候,可能就成了见过一次就不会忘记的“急性病容”了。

  钱姐姐拿来了喉镜和气管插管包,做好了气管插管的准备。她扎好了马步,把喉镜送了进去。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其实我是有点害怕的,医生、护士在病床边排成了两列,时刻准备着接受指令,我原本站在最前面,一看这情形,只能默默地走到见习队列的最外侧。

  在最外侧的我,离抢救主位上的人就很远了,只能看到个大概。但是在那种氛围之下,感受到的记忆是很鲜活的,和医疗剧里的场面完全不同,每个人都各司其职,仿佛有一种绝佳的默契,没有慌乱,井然有序,但气氛凝重。我听到了几个词“甲强龙、安定……”

  过了一会儿,患者在床上扭动了起来,掀开被子才发现,不知道什么原因,插着气管插管的她,竟然把粪便直接排泄在了床上,我想或许是因为镇静剂的关系,她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本能地有一种难受,也有可能她是真的控制不了,竭力想要逃避这个事实,却毫无办法。因为要活下去,只有靠呼吸机来帮她渡过难关。

  那天晚上,因为迟迟平复不了心理波动。我在微信上跟钱姐姐倾诉自己的感受,并请教她这个病人的诊疗背景。她安慰我说,慢慢就习惯了,这是个有红斑狼疮病史的年轻女性,近几年发作一次比一次严重,这次是以重症肺炎入住ICU的,当天下午氧饱和度一直维持不了,是预防性气管插管,要帮助她熬到调整后的药物起效,否则就危在旦夕,毕竟是很年轻的生命,总是要努力帮一把的。

  想起最后一节西医内科学的课上,钱姐姐上完所有的课程内容之后,作出了这样的一段总结:“你们今天所学的每一个疾病,都是你们未来临床有可能会碰到的。你们要能够做到,第一步发生的时候就预计到第三步、第四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年的临床实践告诉我们,往往等它病情进展到那个程度的时候,我们就来不及了……”

  平日里给我们上课的时候,钱姐姐也经常会分享一些ICU里的救治经验,有一些是救治成功的,但她更愿意毫不规避地讲述自己没能成功救治的案例,她觉得,让她扼腕叹息的这些故事,是应当引以为戒的——危重、疑难病例诊治的经验总结意义就在这里,更有必要让我们及早地植入一些治疗决策的理念和诊疗思维,以免日后临床工作时一筹莫展。

  我突然发现,其实在ICU的方寸空间里,最能勘破生死一线之际,病人最需要什么,医生最该做什么。而面对疾病不可逆转的进展的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什么,又应该持有怎样的一种姿态来应对。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岳阳医院ICU的构造是,在一个开阔的病区中罗列着几张病床,还容纳了几间独立的病房。往里延伸,是办公区域,有一间办公室环境相对明快得多,不知道是谁精心打理了一下,堪称窗明几净。而在这个有阳光照进来的空间里待着,即使门外的世界每天都在上演生死赛跑,竟然有种安之若素的淡定,我想可能是因为,彼时彼刻,坐在那个空间里的我并不是一个人,我是和一个真正的强者共处一室。

  她每天守着病床上脆弱的生命,把很多人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也曾在穷尽了所有的治疗手段之后无奈地面对失败。即便总是承担着沉重的生死存亡,她还是很爱笑,还是带着一种特别的温度,还是会对我说:“只要努力做好当下的事情,就好。”

  钱姐姐的名字是钱风华,她是一名可爱而又平凡的ICU医生,也是我的老师。我的灵魂迷了路,孤独地在黑暗的荒原行走,而她成为了我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