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nglish| 返回首页 | 员工入口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服务 >>名中医工作室 >>市级 >> 正文

市级

黄振翘名中医工作室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沉痛悼念恩师黄振翘教授

作者:周永明 来源:血液内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6-01
字号: + - 14

1.JPG

  2020年4月27日晚上9点58分,恩师黄振翘教授因病与世长辞。惊闻噩耗,悲痛之情无法言表。

  黄老行医近五十八载,精于医理,勤于临床,学术造诣颇深。早期奔走南北,四方筹措,采各派中医血液之长,创立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历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主任委员、第三届名誉主任委员,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黄振翘工作室主持人,第一批、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上海指导组专家,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作为黄老的第一个研究生我感到非常荣幸,是老师引领我步入了中医血液学的殿堂。老师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影响了我的整个执医生涯,而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更是根植于内心深处。老师传授给我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做人做事的踏实认真。曾记得老师在我硕士论文的修改过程中,一字一句,反复斟酌,力求措辞精准,经过反复打磨,终成优秀论文。在此过程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学问本身,更是治学之道。

  黄老一生精研医书,通古博今。他理论联系实际,传承经典,力求发挥,对中医基础理论深有研究,尤其对温病学说、脏象学说造诣颇深并有所发展,他博采古今医家之长,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临床经验极为丰富,对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极佳,尤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首创了“补肾泻肝”的独特治法,取得良好疗效,其成果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奖,得到了国内外血液界的赞许。黄老在临床之余,潜心学习多国语言,一生精通俄、英、法等多国语言。老师一直说,语言是一门工具,是中医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中医的一把钥匙,他期望有机会能够站在国际的讲台上,将他毕生热爱的中医血液传扬出国门,每当他获知我受邀出国讲学或学术交流的消息时都是兴奋不已,并叮嘱我要把握机会,传播中医,发扬中医,惠及更多的血液病患者。老师好学外语的执着和坚韧,一直伴随着老师,甚至是晚年病榻前,仍然摞着高高的各国语言的磁带,有空反复聆听,细心笔记。“学无止境”在老师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黄老一生教书育人,桃李天下。他治学严谨,培育后学,对待研究生和青年医师严格要求,不论是研究生的课题设计、论文修改,还是青年医师的业务讲课、临床带教,都给予认真指导,提出改进意见。我研究生毕业后不久撰写的第一份关于再障标书,是临床和实验的研究。从项目立项依据到试验设计,经老师细致点评和反复修改,喜获得上海教委立项资助。黄老鼓励学生们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提出这是做研究型医者的必备素质。在临证中,无论是成功的验案还是失败的错案,甚至每味药的剂量、服法、及临床加减和变通他都倾囊相授。黄老发皇古义,嘉惠后学,以他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品德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医人才,指导毕业的研究生大多已成为学科带头人、业务专家或院级领导。

  黄老毕生热爱中医,敬业爱岗。他不辞辛劳,忘我工作,心系病患,治病救人,任劳任怨,每当患者病情变化或抢救需要,时常加班加点,不计个人得失,即使周末或节假日也不例外,并且几十年如一日,视病人如亲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只要病人需要,他总是有求必应,表现出他对祖国、对人民、对中医药事业的耿耿忠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众多的患者中,有一位老人让我记忆犹新,他是一位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因为疾病本身带来的病理性骨折让他日常生活步履维艰,每次来医院就诊都非常不易。黄老了解了他的家庭住址后,嘱其在家候诊,自己则在门诊结束后,骑着单车风尘仆仆赶到患者家中施治,数月如一日。经过黄老的悉心诊治,患者逐渐摆脱病痛,患者一家对黄老的辛勤付出感激涕零,而黄老则以诚挚的微笑回馈患者----“我最愿意看到的就是病人好起来,一切都是值得的”。

  黄老离我们而去了,一代大家,一身孑然,怀仁心,施仁术,把毕生心血无私地奉献给了他热爱的中医血液事业。黄老是高山仰止的先贤,更是我们可亲可敬的长辈。他的逝世是中医血液学界一大损失,我们深感哀痛,但是,他那崇高的思想品质和对中医事业的炽热感情,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激励我们继续前行,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恩师去兮,风范长存;恩师之恩,永铭吾心;恩师之风,山高水长!

  黄老师,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