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nglish| 返回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儿科>> 科室特色 >>正文

科室特色

科室特色

浏览次数:
字号:+-14

  1. 冬病夏治——小儿穴位敷贴

  三伏天予以“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这是根据中医学关于“春夏养阳”、“缓则治本”的养生和治疗原则而采用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扶正固本、减少发病的目的,体现了中医传统的治未病思想。儿科开展敷贴工作已有数十个年头。近年来采用中频药物穴位导入治疗仪进行敷贴,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克服了儿童用药的局限性,有效缩短药物在局部皮肤停留的时间,对皮肤刺激性降至最低,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2. 小儿冬令膏方

  小儿膏方是针对小儿禀赋不足、脏腑娇嫩,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生理特点辨证处方,达到平衡阴阳,调补气血的目的。膏方在儿科比较常用,因口感较好,避免了长期喝苦汤药的弊端。适用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疳证、遗尿、汗证、慢性泄泻、慢性胃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心肌炎后遗症等病的调理。

  3. 挑治“四缝”

  四缝穴位于第2-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侧四穴,两侧共八穴,有消食导滞、祛痰化积的作用,对治疗小儿疳积、厌食、积滞疗效显著。现代医学认为,针刺四缝穴可使唾液分泌增加,提高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亦能增加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的含量,促进消化吸收。

  4.指压“火丁”

  “火丁”又称“蒂丁”,是指咽喉处与悬雍垂相对的会厌软骨部,因秽浊之气循经而上,浊邪火热熏蒸而导致局部突起,甚至高而尖,状如火丁,故命名之。每遇进食,如有物梗咽探吐,终致吐乳量多如喷。经云:“足太阴之脉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足阳明胃经……循咽喉,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火丁”位于脾、胃两经循行所过之处,按压“火丁”,能调达脾胃气机,使脾能升清,胃能降浊,秽浊邪热皆无以藏,滋病之源得除,故指压治疗用时虽短,疗效却持久。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

相关科室

儿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历史源远流长,现已形成以儿科门急诊、住院部、名中医工作室、研究所共同组成的…[详细]

相关视频

< >

相关疾病

吐乳

  婴儿吐乳症是指新生儿在哺乳或哺乳后所发生的吐乳现象,患儿呕吐频繁,1日数次,量多自口鼻喷射而出,却无器质性及感染性病变,呕吐后神情舒畅,仍可再次哺喂,呕吐次数…